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傳承於不知不覺之間

意識(傳統)的傳遞,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前者目的了然,後者於有意無意之間;
前者純然貫徹,後者則在潛移默化之中;
前者可以是强行輸入,後者亦可以是强行輸入,分別在於陽剛或陰柔,强行或者同化而己。

前陣子跟幾位年輕人談話,事後思之,倍感文化薰陶效應之强,實在令人敬而畏之。

“現在的學生難教,不會自動自發,不懂得自律。”
“講他們好幾回了,還是不懂得自動自發,該如何教導他們啊!?”

 聽到這些話語的當下,心裏感嘆:你的期望怎麼比我的還來的高啊?!
繼而覺得傷感:時下的年青人就那麼的輕浮嗎?!
進而想到孔老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

我們慣於威權。應之於老師面對學生:你就是要聽我的,而且必要是能夠舉一反三的。
這裡面來不得絲毫的不同意見,不同的作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品性。

我們的威權來自於省事:你的自動自發,省却了我的教學時間(多喝幾口水的時間),省却了我諸多的困難(費力的講解或者示範)。
似乎老師就可以從容發揮所長,帶出耀眼的成績。

人生閱歷多了,當然明白如此的期望不切實際,痴心妄想。
要是所有來到你面前的學生都懂得自動自發且自律的話,那還用你來教嗎?
要是你的學生經你一講而茅塞洞開,無須再三重申的話,岂來訓練之需要、教導之必要?

如此看去,與其說是期望,不如說是脫離實際,毛躁之舉也。

心存不切實際的期待,必然在面臨真實的情況下,為自己招致諸多的煩恼。
若然對自己的輕率不自知,輕則對學生諸多指責,重則不自覺地分化了學生——聽話的和不聽話的,聰敏的和不聰敏的,可教的和不可教的。。。
當然,人,各有天賦,或敏於肢體動作的,或敏於方向感的,或敏於邏輯思維的,或敏於音樂的,等等;即Howard Gardner所提出的八大智能論。
一個好的老師就在於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依著對學生品性之了解,適時適地的加以引導,充分發揮該名學生所俱備的天賦與能力。

所以說,明師難求,質优生難得。
難怪武侠小說裡常寫到,遇有天生習武骨質的孩子,好些武學大師總契而不舍地要收納他或她為徒弟;光宗燿祖啊。

事後思之,年青人的這些想法從何而來啊?
想到的是:文化傳承總在不知不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