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選擇

快,有的時候,真不是什麼好事。寫了一大堆的文字,只因為一個快字,尾指一按,什麼也沒了;急起來,七手八腳地撥弄鍵盤、鼠標等,最終還是白忙一場。焦躁、無奈、生氣、氣餒等感覺,一陣陣地翻滾上來,之前的那股觸動消失了,興致溜了,無心再寫,只好擱筆;等候那內心的激動再次降臨。

兩天的獨處,發覺自己對太太的依賴。面對空蕩蕩的居所,心神老是不定,靜不下來做事讀書;內心里有股躁動的力量在流竄,逼迫著自己找東西吃、翻出舊影片來看。。。弄得自己筋疲力盡,累倒床上睡覺不可。類似的情形總得在一、兩天後才逐漸恢復過來。面對如此不堪的自己,對儒家所謂之“慎獨”,方有些微的體會;對之前聽過的“依附”多了點體驗;對前陣子本地馬來女導演YASMIN AHMAD拍攝的FAMILY短片有更深的理解--伴侣平日里讓你生氣的小習慣、小動作,都實實在在地印證著倆人的關係與關切。以平常心去接納彼此真實的面相,那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痛苦之產生,總在期待未來的他或她那一刻降臨。

心理,有的時候很奇怪,總得挑撥是非方能罷休。想著想著,腦袋就會冒出:難怪我不似那種闖盪江湖的人,可以無拘無束,四處為家;我好像一個小男人,要有個姐姐或媽媽照顧;我胸無大志,不是那種男兒志在四方的那類;我懶散;。。。等等等。然而,在現實生活里,當我知道家里有個人在等著我回來,家里有個人讓我為之牵掛的時候,我心里是感到踏實的,安定的,有重心的,有個方向感的。。。所以,我還是選擇真實的自己,安於現狀,享受已有的;其余的,讓它隨風而去吧。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臨在當下的你。我。他。

喔,朋友,又‘見面’了。閃到腰,忙着準備"婚姻工作坊",暫時將部落格打進冷宫;其實,我時常回家看看的,還試著寫點東西,就是手多多,按錯鍵,書寫的東西不翼而飛,敗興不寫。

這次的婚姻工作坊,給了我很多不同的感受;也令我感到一點遺憾--時間短促,沒能跟學員們做交流。那種’趕功課’、’趕時間’的感覺令人不爽,少了人性。所以,在課程中一再跟學員表示歉意,希望日後的工作坊里看到他們回來復習、重上。

第一天,因為場地、設備等皆由同伴代理,他卻臨時因急事出國,在安排上有點麻煩--LCD灯管出狀況,投影出來的東西糢糊不清。然而,欣喜自己在面對如此的情況時,仍能保持平常、愉快的心情,坦然面對;跟學員們說,這也是我們得學習的一門課:臨在當下。

婚姻生活何尝不如此呢?

現實里,陷於困頓的伴侶不就是沒有臨在當下,而造成彼此間的磨擦、沒能修復關係嗎?我們"看不到"眼前的他/她,我們看到的是"期望"的他/她--穿透眼前人,看到未來的他/她。我們死抱着"期望中的他/她"來要求對方,跟對方溝通--注重的是結果,解決。。。等。我們不重視的是HOW的過程。承認這就是現實中的他/她,將要求根基於這個現實,就着這個現實去開展溝通。現實中我得用十步才能走到大門口,如果你硬是要求一步抵逹,那無異於自尋煩惱。惟其承認和尊重事實,一步步地走,我們才能順順當當的走到大門口。

有時候很替個案叹息,總是急著看到成效,非得迫著自己心急如焚,粉身碎骨不可。不承認現實,無異於不給彼此一個機會去修復親密關係,無異於追悔,遺憾。。。不能臨在當下,自己的心智無法和諧一致,以致坐立不安,心亂如麻,思頭萬緒。。。誠如古言云:知止而後能定。靜。安。慮。得。

因此,欣賞一些個案一旦承認和接受事實後,整個人不再扎扎跳,而能定靜下來,再回你一句會心的話:老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平淡中透露出力量。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情為何物

接到通知,那位男士親自來電,主動要求面談。所約的時間不在我的值班時段,可是,我欣然地接受他的邀約。難得有情人啊。

一方面訝異於他的主動--因為在太太的嘴里,他自私,無能,沒愛心。。。等等。另一方面則好奇於他的迅速行動--夫妻倆第一次齊來報到沒幾天(太太之前已接待過近八回了),他就采取行動了。是什麼因素促使他如此快速地行動?我好奇。

從他的口中,我聽到故事另一面。他苦於如何協助她從周期性的情緒暴炸中走出來;他担心自己一忍再忍,忍無可忍時會動粗--原來他是拳道高手;原來他曾經是個花心的男人,可是,一旦決定跟心愛的女人結婚,他愿意收起狂野的心,安份守己,堅守自己的承諾;。。。等等。

我問自己,我該相信誰?評論對錯,是我的職責嗎?在這道夾縫中,我的地基在那里?出路在那里?。。。

一個說,她愛的很辛苦,不想再繼續了;另一個說,我忍的很辛苦,不知道何年何月會出事。這段婚姻怎麼走的那麼的辛苦啊?!應驗了"問世間,情為何物"?!

我們都活在幻相之中,用自己的主觀世界去詮釋真實的世界,障礙生,以致顛倒梦想。

用自己篤實的心去接納這個男人的亂相,一步步地陪他一道走過那一段段的迷茫,一齊尋找其中的力量,發掘那里頭的資源,察覺那隠藏在背後的愛的渴望。他,從一臉的茫然,昏暗,慢慢地展露出一絲絲的笑顏;我們的談話也從開頭的沉重,走向一陣陣爽朗的笑聲。最後,他愉快地站起身子,跟我握手告別。

我,替他高興。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勞其筋骨,磨其心志...

跟她見過一,二回面後,發覺到這個媽媽有好多的想法和道理,可以為孩子的行為作不同的演繹。然而,走過了9個年頭的她,跟孩子的關係似乎越來越困難。到底問題出在那兒呢?孩子以前會幫她做家務,乖巧可愛,現在卻頻頻跟她唱反調,抬槓,故意在氣她似的。

發覺她不能專心聽別人講話,話題老是岔開,層出不窮。曾有那麼一刻,心里泛起煩燥之心;繼而反問自己,她是本來的她,怎麼用自己的框架去拴她了?心澄澱下來,坦然地將自己觀察所得跟她分享,對彼此走在各自的平行道上,表逹自己的無力感,邀請她一齊去設定治療的目標,該如何的去實現它。那一刻是美的!

之後,她依舊還有分心之舉,卻也不時地校正焦點。我也不時地提醒自己接納她的實相,從她的方位出發,尋求她本有的資源,提高她的信心,面對親子間的挑戰。她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中,磨練自己的順道而行的耐性與心志。

謝謝妳。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情難捨!

女人難以忍受丈夫有第三者,男人呢,就更加難以接受太太在外面有個男人,何況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還有第三個;也許不清楚有幾個。給你,特別是男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忍了。探尋他的想法時,剛開口,眼眶紅,淚兒掉,刹時間說不出話來。好一陣子,他才輕聲道:不能離,我接受不來;孩子會受傷;她的生活會很慘,極可能遇人不淑,遭人欺騙。

離,意味着什麼?我沒有用,我保不了這個家,我連個女人也保不住,我失敗。。。

孩子不能沒有媽,在破碎家庭里成長的孩子會受傷,對孩子以後有不良的效應,我不能面對自己的孩子。。。

我担心她遇到愛情騙子,她未來的生活難過,她被別人下了愛情降頭,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你做了些什麼?

我試著在她"清醒"時,跟她談,問她發生了什麼,究竟心里在想些什麼,然後,解釋給她聽,讓她明白其中的道理,好讓她從困惑中跳出來,不再沉迷,沉倫下去。

現實的結果如何?

她時好時壞,反反復復。看見她心情開朗沒幾天或一陣子,又看見她心情逐漸地消沉下來;問她何事,她說沒什麼;再追問,她又變得煩燥,甚而不理睬我,進而對我冷漠。我忍着她,但是又怕她發生意外,又担心她重蹈復策。真的發生了,我忍不住跟她吵嘴,興事問罪,甚至動用到她的家人加入圍剿的行列。。。她曾說過,她不要回這個家,但她會負起母親的責任;她不愛他了,她怕他,想要離開他。。。

似乎看到這麼一張圖畫:一個"爸爸"不住地在一個坐在地上的小女孩身旁轉來轉去,前後左右地走動着,不住地給小女孩講道理,解惑析題,规勸忠告,指指點點。當小女孩有一絲的不安份--轉頭望向天上的雲彩,側過頭看看身旁的景物時,"爸爸"就會一陣子的呵斥,再來一輪人生的大道理。

小女孩心中想着什麼呢?似乎是:你有完沒完啊?!我可以走了嗎?!我想去玩耍吔!

是否是調整心思和回應的時候了呢?讓你,我為各自的行為承担後果,相信對方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時,經營好自己的身心靈,親子間的關係,營造正面能量的家庭氣氛,等待她的回心轉意--如果不能放棄這段關係是你的必選之路!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難得有情人!

大家好久不見了。前幾天動笔寫了點東西,不知按到什麼鍵,文字沒了,心情也沒了。

近期接二連三地碰到婚姻關係問題,還得準備一個婚姻關係工作坊。讓我又看到另一些婚姻課題的方方面面。

難得丈夫愿意來接受輔導,看見她倆一齊前來,我心里真替她高興,雖然我還不太确定能夠和他們一齊做些什麼。之後,我們進入一波又一波的沖突浪波,其中又哭又笑的,男男女女都一樣。其中也讓我體驗到夫妻間的動力關係是那麼的玄妙,看了眼界。

聽到先生近八年婚姻關係中聽所未聞的心頭話,太太感到抱歉之余,也為自己自以為所作的一切跟上丈夫的步伐而實際上卻令丈夫受傷感到難過,與此同時,向丈夫發出求救的請求。然而,丈夫郤"努力"地為自己"不曾說過的話"提出解釋,"不同意的話"提出辦解。。。特別讓我驚訝的是,倆個人並排坐著,你說著"你"的時候或他說著"你"的時候,都是面向空洞說話的。為了讓他們有所聯結,我搬過椅子讓他們面對面坐著談,以便"你"有所指時,卻愕然地察覺到雙方的談話氣氛突然變成互相指責,互相批評的。似乎他倆一看到對方的臉就自動升起戰斗的號角,大刀闊斧地向對方揮舞,將對方砍倒為止。

如此爭斗,如此折騰一番後,雙方才開始敞開自己的心去感受對方真正的心聲,才能靜下心來聆聽對方的愛,然後相約再來!

我知執事義工盡量安排時間給這對夫妻--白天或晚上都行,他問我為何优待他們,我說:無他,難得有情人哬!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叫媽媽,太沉重!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叫一個10岁的孩子真難過。

親生父母拍拖近8年才結婚,生下了她姐妹仨。婚姻關係維持不到7年,丈夫跟另一個有夫之婦搞上,於是離婚了。第三者(繼母?!)拖著兩個孩子跟自己的親生父親結婚,生了兩個弟弟。[因為媽媽只生女,不生另之故?加之剖腹生產,有無後忧?]

這边厢在辦理離婚,一切猶未弄妥,生母跟另一個男人要結婚了。之後,有了個孩子:女兒!醫生警告,第四胎剖腹,不能再動刀了。

原先的幾個孩子:大的跟外婆住,兩個小的在婆婆家養。未有事前,夫妻倆為了生活,都在外地工作。孩子從小就不在身边。難得回來看望孩子,也只是幾個小時,至多也是一個白天;除了新春佳節。

孩子就在遺棄中生存。看到別家小孩的父母陪著孩子吃飯,說話,去遛街,去散步,等,自己只能孤芳自賞。傷心了,沒有一個知心人可以說,更別說投進媽媽的懷抱里大哭一場了。高興時,也不知道跟誰去分享自己的喜悅和驕傲。被人欺侮,遭人白眼,也沒有人給她撐腰。或許聽到的,總是:妳要乖。不要給大人惹麻煩。妳得體諒爸爸媽媽,他們為妳們在外面找錢;妳要生性做人啊。。。

這是一個什麼世界!要一個10岁的孩子承受如此的苦,如此的痛,如此的折磨。

好,既然你們把我當球踢,我不值得你們愛,我沒有用,沒有價值,我讀書來做什麼。不讀書了。

哈,這個時候,你們才緊張我,帶我來輔導,要我回學校讀書。你要的是讀書,要的不是我這個人;我就是不讀書,你奈我何!

媽媽,妳看到嗎?妳感覺到孩子的痛嗎?妳沒有一絲的謙意嗎?妳難道不想為孩子的未來生活,獻上妳的祝福嗎?妳哭了。孩子看到妳哭,終於接受妳的邀請,一齊進到小室接受治療。孩子聽到媽媽一边流淚,一边聲聲忏悔,她也哭了。問她,妳恨媽媽嗎?她輕輕搖了搖頭,身體却猛然地抽搐著。媽媽,妳看到嗎?孩子就是如此的愛著自己的父母,雖然她心中有怨,有恨。媽媽迎上去把女兒抱在懷里,在女兒的耳边,聲聲地表逹謙意。孩子兩只手却垂著,不會回抱母親。那是陌生的舉動,是她不熟悉的接觸。

媽媽,妳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妳準備好了嘛?!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睿智的父母之愛(三):放手!

[p9]“世界上的職業、專業有幾十、幾百種:有人修路,有人盖房,有人種志,有人行醫,還有人在紡紗織布......但是有一種最包羅萬象、最複雜、最高尚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在做,但在每個家庭又各有特色,絶不雷同--這就是造就人......
[p11]無論您在生產崗位的責任多麼重大,無論您的工作多麼複雜、多麼富於創造性,您都要記住:在您家里,還有更重要、更複雜、更細緻的工作在等著您,這就是教育孩子.這不僅是您最重要、最必需、最刻不容緩的工作,也是我們社會的要求,因為世界上最可寶貴的,就是人.尊敬的父親、母親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楚,不受教育、學識淺薄、在道德方面一無所知的人,就如同發動機已經損壞的飞機,一旦飞上天空,不僅自毁無疑,還會給別人帶來死亡.”

造就人的過程中,最難為的是什麼呢?--放手!

放手!說得容易,行之却難。

女兒中三獨中統考剛結束,校服未除,一班同學就相約到廣場去遛逹。載她們到廣埸門口,女兒’三步一回頭’,朝我望了幾回,似乎感應到這個老爸的心正揣揣不安。是哬,我有不安。對女兒獨自出外,我一直都不安。既使是這一回,老伴前兩天就給我照應說:女兒過兩天考完試,會跟同學出去走走。腦海里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也記起龍應台《目送》之說,更憶起某家教學者說的:親子教育最大困難就在於放手

放手!放下!真得不易為之。

女兒自母體分離出來,就是放手的開始。周岁學步,是放手的繼續。會走會跑,進幼稚園,又是另一個進階;小學,更是一個進階;中學,則是一個飞跃。過程中,我的心是一陣陣的難過不舍;不過,還是提醒自己必得割捨。

放不下手,因為要控制。難以割捨,必得割捨,關乎良知。我的良知告訴我,女兒只是上蒼賦於我的一項義務,一個責任--撫育她成人成才,行她該行之道。她是我的,也不是我的;她跟我有血緣上的聯結,她跟眾生與天地有合一的關聯;我之為父,在於助其一臂之力。我的血緣良知,我的家庭良知,我的家族良知,還有更大的良知,等等,都在我的控制與割捨之間,影響著我。

所以,家庭教育之良莠在於父母;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在這之後的篇章里邀請父母
看看自己的精神世界

[p12-13]
教育孩子需要付出特殊的力量,這就是精神力量。我們用愛--父母之間的愛,用對人的尊重和人性美的執着信念去塑造人。出色的孩子,總是生長在父母彼此真誠相愛,也真誠熱愛、尊重別人的家庭......要記住,孩子最先是從你對妻子真誠的愛中受到教育的。而真正的愛,就要付出,要投入,要把另一個人看作是你要為之謀幸福的許多人中的一個。一個好的丈夫用愛為自己的家庭創造幸福。就像太阳的光和熱能使玫瑰盛開一樣,父親的愛也能使孩子的品德變得高尚......記住,在你周圍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人有多個方面,非常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如困不在心靈麻木症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戰勝它,你就不會把自己的妻子作為一個人來體察和呵護,你就不會去愛她,不會努力地幫助她更加完美和高尚,這樣,你也就不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學而時習之

Virginia Satir曾說:Peace within; Peace between; Peace among.譯語是:與己和;與人和;與眾生和。

近讀[中]李里《論語講義》講解《論語:學而篇》第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李里說:[p12]“這三句話包含了《論語》的全部內容和精神:人與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的關係,說出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主要就是解決這三個問題:人與心,人與人,人與天。人與天也就是人與自然。而人與人也好,人與心也好,人與天也好,都是要逹到一個和諧境界--人與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天的和諧。這三包話與《論語》最後一篇《尧曰》篇里的最後三句話是相互照應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礼,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不知道天命,就不足以稱為君子,就是講人與天的關係;不懂得用礼來調整人內心的感情,就不足以為人而立於天地之間,就是講人與心的關係;不能辨別他人的話語就不足以識人,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故《論語》開篇在這三組關係,結尾亦在這三組關係。人與天之間和諧,人與人之和諧,人與心之和諧,這三組和諧既是《論語》的核心,也是整個中國文化的核心。”

簡言之:與己和,與眾生和,與天地和

贊叹古人的智慧!幾千年前就了悟個人與天地人間的關係,直指個人安身立命和處事待的層次關係。

在生命與生命的對話里,聽另一個生命如何為生活里的故事而煩忧,看到一個生命因人事間的沖突而不安,感觸到生命為許許多多的困頓而折騰,一切的根源似乎都恉向古人所說的:身與心的不和諧。心有牵掛,引致心神不安;心中有氣,招來偒害之事;忧心沖沖,換來緊張的人際關係;心力不足,卑躬屈膝。。。等等。

在生活實景里,自己何尝不是這樣呢。看到多年的伙伴妄自菲薄的舉動,感到難過之余,越想越氣:老糊塗啦!怎麼做出如此有違道義之舉。妳要背負罵名嗎?為了那麼一丁點錢財,妳就如此晚節不保嘛?妳以為自己已經豋峰造極,無所顧忌了?。。。一連串的抱怨,指責,讉責,批評,批判。。。在心內浮起,越講就越激動。打電話給幾個知心人尋求意見,仍不能平伏自己的情緒。睡也睡不好。醒來後,還在罵,還在怨,振振有詞的。

跟太太說,只有妳才能無所顧忌跟我講真話,來吧,我愿意承受錐心之痛。是的,真的痛,心也酸,還有蒼涼的感覺,心灰意冷的念頭,意態闌珊。。。够了,讓我靜一下吧!

心,開始緩和下來,內心的聲音慢慢浮起:這是真的嗎?這是我要的嗎?為什麼不能如鐘友(師)那樣,用寬容的胸懷去面對生活中的名與利?如果這就是她的因緣,讓她走吧!讓她去吧!我何苦試著去控制我所不能控制的。順其道而行,讓自然流動的能量去引領事件的發生,發展,起伏,結束吧。在我力所能及之處,行我該行之道好了。

我的心順服了,不再緊綳着,我如常地出席成長班,專注於當下,盡我所能,傾我所識,去互動,去聯結,去感動。完結了,我的心是舒暢的。

我望著腦海里的她,平靜地,跟她說:感謝過去有妳的同伴。如果這是妳要走的路,祝福妳,一路走好!

「」《》‘’“”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睿智的父母之愛(二):一點心得

問:親子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

相信好多人(包括以前的我)的答案是,當我有了孩子之後。
讀了《睿智的父母之愛》,我發現,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p37-39]一個孩子的父親跟苏霍姆林斯基說:“有什麼比從老師那里聽到這樣的話更讓人痛苦嗎?老師說:‘您的孩子安靜、守紀律、愛勞動,但是...他的智力不行。他的學習分能得三分就不錯了。’我理解老師的意思:...別的孩子一堂課能做三四道題,而我的薩什卡一道也做不出來,他甚至連題目的意思都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小兒子的發育出了什麼問題?請相信,我愿意用我的後半生讓我的兒子聪明起來。”
...親愛的父親、母親們,您們都希望孩子聪明令俐,希望人類所有珍貴的精神財富都能成為孩子的財富。那麼,實現這個愿望取決於什麼?是哪些因素決定了兒童和成人的智力?
影響智力的因素很多,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些年輕父母對待新生命不負責任的態度。...腦是智力活動的物質基础,它在母腹中就開始發育。兒童健康,尤其是兒童智力發展有個可怕的敌人,這就是父母嗜酒。酗酒者生下的孩子,大腦發展或多或少總會出現一些偏差和異常。要想生一個先天殘疾者,只要父親、母親喝得烂醉就足够了。在父母醉酒時受孕的胎兒易患“貽兒酒精綜合症”,它的嚴重後果之一,就是損傷胎兒腦的發育。損傷嚴重的孩子,還未出世,就注定要在智力落後兒童學校學習;輕一些的孩子也會思維迟鈍,記忆力薄弱。這些孩子一生都要承受父母輕佻行為強加給他們的痛苦。

讀到這些文字時,我領悟到:親子關係在男女雙方結為夫妻後準備成為父母時,就開始了。
不對,應該說:從男女雙方談婚論嫁時,就開始了。

[p6-7]苏霍姆林斯基說:“於是,一些年輕人結了婚,却對生兒育女毫無精神和道義的準備,面對家庭生活,就像一字不識的文盲面對着一堆哲學難題,手足無措。生活要求我們為中學高年級的小伙子和姑娘們開設有關家庭、婚姻、子女的課程...不會做丈夫和妻子的年輕父母,常常像孩子一樣顯得軟弱無能、沒有經驗;很遺憾,我們也只能像幫助孩子那樣去幫助他們;這些成年的孩子去生養孩子,巨大的痛苦就會來臨,對社會、對他們的子女都是灾難--因為,在道德和精神方面,他們自己也只是個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

從這些談話,我意識到親子關係的优劣,從你決定生育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緊接着,懷孕期間,父母倆的优生觀念,對孩子的身心灵健康上,又是另一個重要的階段。如,自然分娩或剖腹生產,都會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孩子出生後,面對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家庭文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了。家庭教育的优劣,影響了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程度,亦決定了孩子成年後能否成為一個獨立負責任的人。這個時候,我會說,孩子己經闖過’父母關’,來到了’孩子關’了。那是一個自我負責的時期,是人類延續生命的時期。在那個時段里,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不能够再以過去父母的不足面作為自己的成長障礙了。我們得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為自己生命的圓满負起責任。惟其如是,我們才能面對死亡的到來,完成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完整和圓融的歷程。

正在戀愛中或懷孕中的青年們,得好好把握這個時機啊。您們的每一步,都將為您日後的親子關係埋下種子。而錯過戀愛期和优生期的我們,在家庭文化這個環節上,更需要我們加把力把它搞上去。您的努力自有回報!

與您共勉之!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顧此失彼

她,簽好契約,還沒填完資料就淚眼漣漣了。
進一步跟她确認原生家庭圖,她的淚珠子更是大串大串地落了下來。
"我不要父親那樣的婚姻關係。""我担心自己的婚姻關係會像父親那樣告終。"
父親前後有兩段婚姻關係;她是他第二段婚姻關係的孩子。八十多岁的父親被前房的孩子送入老人院’安享晚年’,雖然他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她的親生母親還在,但是,媽媽不在祖屋,沒有實權。
她自己的家庭屬於小康之家:先生長年在外工作,少回家;伴在身边的是仍在小學的三名子女。她担心,怕丈夫變心,更何況多年前曾謠傳丈夫跟一個女人來往甚密。她想有個家,一個溫馨和諧快樂的家。
到底問題出在那里呢?那份担心對她的婚姻有什麼影響呢?

信手拿幾個杯裝礦泉水罐權充她的家人。這是妳,這是妳的先生。憑直覺,妳覺得丈夫跟妳的距離是怎樣的?(離我很遠。)他望著妳還是往外看呢?(他望向我。)妳呢?(我轉過身子,往另一边看去。)孩子們呢?(有的在看電腦,有的在看電視。)好的。。。請妳看看這幅圖畫,妳覺得怎麼樣?(松散。)還有呢?(各做各的。)還有嗎?(喔。。。沒有了。)
注意到嗎?在這幅畫像里,只有一個人是看著全部人的。這個人是誰啊?(哎,丈夫。)對的。對此,妳有什麼看法呢?。。。想想一下,如果妳是那個丈夫,站在那兒望著自己的家人這幅場景時,他會有怎樣的感受嗎?(難過,覺得這頭家好冷漠。)唔,在這種感受下,妳想他會有什麼行動呢?(轉身往外走開去,找另一頭家。)哎。那妳呢?妳在看什麼?(看著我爸爸。我不要像他那樣。)。。。

她的歷程就在水杯的東擺擺西弄弄下,一步步地展露出來,意識到自己顧此失彼的狀態。最後,她跟自己的母親取得和解,她跟自己的父母劃清了界限,她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責任而將父母親的責任歸還給他們,她得到母親的祝福,她從母親,外婆和曾外祖母那兒汲取到身為女人的力量,她覺得自己有信心去圓满自己的生命,婚姻關係與家庭生活。

我輕聲對她說:祝福妳!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睿智的父母之愛(一):簡介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著作
河北人民出版社:汉譯世界教育名著丛書

簡介
這是一本薄薄的書,共174頁。里面收集了苏聯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關於家庭教育的著述。

苏霍姆林斯基17岁時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始終沒有脫離中小學的實际工作。在不算太長的一生中,苏霍姆林斯基寫了41本書,600多篇論文,1200篇供兒童閱讀的故事和童話。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教育是個整體,面對的是兒童完整的精神世界,沒有也不可能有孤立的德育或智育。促進兒童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為社會培養真正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毕生為之奋斗的理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也沒有孤立的學校教育。他堅信"學校教育的成果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之上。。。如果家庭沒有孕育人世間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學校所能做的,就永遠只能是再教育。"因此,建立完备的"家庭-學校教育系統",就成為苏霍姆林斯基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創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傳授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和家長一起研究應該怎樣為人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子女。他把家長組織起來,利用家長集體的力量,積極有效地開展學校各項教學教育活動。他把家長學校的工作看作學校領導必須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說"沒有家長學校,就不會有真正的家庭-學校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認為,養育孩子是一種把理智、情感、智慧、能力融合在一起的複雜勞動。他說:"沒有什麼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這種智慧。"這本《睿智的父母之愛》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長期探求的結果。這是一本關於家庭、婚姻道德修養和子女教育的書,是一本精辟、生動的《家庭教育學》。

在這本書里,作者會告訴您
1-青年人應該怎樣對待愛情,應該怎樣為建立家庭、教育子女做好精神、道德的準备;
2-教育孩子是一種需要付出全部精力的崇高事業,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好公民、好勞動者、好的父親和母親,也是您對社會的貢獻,也同樣能向社會證實您的價值;
3-家人間的相互關心和尊重是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精神財富,夫妻相親相愛、相互忠誠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氣氛;
4-怎樣積極而謹慎地使用家長的權力,怎樣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變得高大,怎樣使孩子心靈的琴弦變得敏銳,只要輕輕撥動,就能和父母產生共鳴;
5-怎樣愛孩子才能使孩子真正幸福,怎樣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懂得回報父母和社會;
6-應該怎樣启發孩子的智力,怎樣保护孩子心靈的純洁,怎樣讓他懂得珍惜自己的尊嚴和人格。。。

在這本書里,您不會碰到枯燥、晦涩、讓人望而却步的"理論",也不會聽到教育家教師爷般裝腔作勢的說教。不會。這是談話,是作者與家長、兒女及所有讀者的傾心交談。它說的是現實生活中家長教育子女的痛苦和歡樂
、教訓和經驗。它熱情洋溢,富有詩意,既有精辟的理論概括,又有生動具體、令人信服的典型事列,還穿插著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趣傳說和故事。

讀一讀這本《睿智的父母之愛》,您一定會有收益。相信您會被作者的熱情、坦誠、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動,會隨着作者感人肺腑的談話,反思自己在愛情生活、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中的對錯與得失。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网絡讀書會

雲游回來,打開部落格一看,都是一篇篇鼓勵性的話語。大家都希望讀書會能够成立,助益大家的成長。難能可貴的是,加愛已經為大家設立了讀書會部落格了。謝謝你,加愛!

實在說,我不知道如何營運网絡讀書會。正如一些朋友私下問:"网絡讀書會怎麼進行?我們怎麼討論書的內容呢?通過留言嗎?那我們又怎麼去閱讀所介紹的書呢?"
問題很多,但是,朋友們卻非常期待讀書會的出現:"雖然我不明白网絡讀書會如何操作,無論如何,我支持!"
謝謝你們的支持!有你們,真好。

我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尊重與接納。
在這里,沒有階級之分,無尊卑之分。在這里,有的是:真誠分享--讓你的生命力透過你的文字,觸動另一個生命力,又另一個生命力,以致無窮。
首先,讓我們點燃自己的烛光,保護好自己的烛光不讓它熄滅;用這微弱的烛光照亮自己,也為身边的人照亮他前面的路;等待有那麼一刻,身边的人伸出他的蜡烛,點燃他自己的烛蜡;等到有那麼一天,等到很多的人都點燃了自己的烛蜡的時候,讓我們齊聲高呼:感恩!謝謝你!

來一點腦力激盪:
1-每個月讀一本書。在那個月份里,「作者」把自己的讀後感言掛上"网絡讀書會",大家就可以就此留言,分享與交流看法。
2-所讀的書本,玉可以協助處理吧?!她是搞書店工作的,可以統籌統辦。[當然,要給大家特別优惠的價錢哦!哈哈哈。。。]
3-從那一本書開始呢?我想有二種方法:誰先發布讀後感言,我們就以該書為主軸。或者,「作者們」先商量好,才向外發布。如,2009年11月,我們讀:xxx。[若有其他方法,請提出來討論。]
4-當然,我們也可以是"無政府狀態"的。你讀你的書,我讀我的書。你覺得有興趣,你就自己去找那本書來讀,然後再作分享。時間嘛,由你自己控制囉。
5-在「作者」群會漸漸增加至100位(?!)之前,大家也可以在自己的部落格展示讀後感;之後,再轉掛過去(YES!?)若大家成為「作者」後,大家就可以更真接的方式將自己的感言掛上网去。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大家提意見吧。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網絡讀書會

幾星期前去上既是老友亦是老師的課:依舊是那個最初的感覺--感動!

十年前,應亦師亦友的他邀請,第一次帶著三岁半的孩子和太太一齊參加《父母成長班》課程。約一年後,再應邀參加了《父母EQ課》兼培訓班。結業時,在一眾同學推舉之下,成了班長,還得上台發表毕業感言。私下跟同學們分享與交流學習心得,大家對其中之技巧一知半解,可是,感受卻是一致的:感動!
是啊,正因為感動,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都堅持下來了;因為感動,從一知半解,慢慢地感受到整個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因為感動,把所習得的皮毛都用在自己的家庭,都用在待人處事上,換得了今天的美滿。。。

十年後,再次上他的課,還是那樣的令人感動。其實,去年尾就己經重上的課一次了。當時的感受是:怎麼走了十年,自己還在"術"的層次,少了大格局的胸襟。實在感到無地自容!

這回,跟同行的友人分享交流,她說:那是模仿不來的東西!你得要有如此的胸襟,方能有如此激動人心的課!
對啊,總感覺到他的奉獻與付出--為著人類幸福的理想。曾經同甘共苦一段日子,自己的格局縮小了,而他的格局變大了。信念啊!堅強的信念啊!

修為真的是一輩子的事。馬虎不得!

上課期間,從同學處了解到有那麼一個她,過去默默地耕耘:帶課。結業。讀書會。扶持參與的學員持續成長。從中得益的同學都說:感謝她的帶領,讓大家從不問天下事,到談論生死問題的層次。在他/她的車上,看到書本--[台]龍應台的書。都成了愛書人,多感人之舉啊。
當下就跟自己說:哎,這是個互相扶持成長的好辦法。回去後,得好好尋思,如何辦個讀書會的。想想,講講,聽到各種聲音,心里頭還是有把聲音告訴自己說:辦讀書會。大家都忙,怎麼辦?!叮!可否來個網絡讀書會!?怎麼個走法,還沒有個底稿。想通過部落格的管道進行,似乎不太合適。朋友們,你們可有好建議?!

希望如此的讀書會:-
1-方便彼此挂上自己的感言,而不影響該’頁’的原本用意;
2-純粹是讀書心得之分享--特定書本,特定時段內;
3-沒有商業味道的,只有個人的學習心得;
4-不攻訐,不批判,只分享與交流。。。

雲游去也。10/10/2009後見。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她的人生路!

她,高中生,主動央求母親帶他來接受治療,因為她覺得自己沒生氣--讀書、交際、生活等,似乎都不感興趣。好啊,主動前來求助,這舉動本身就意喻著她求變。

看到她的人:一付’林黛玉’柔柔弱弱的樣子,等著你去痛惜、怜愛。可我心里說,不!我不能滋長她的’小孩’。所以,她哭也好,流淚也好,我不多做’同理情緒’部分;我以成人的眼光和方式對待她,澤潤她成人的能力。
妳想改變什麼?改變了又怎麼樣?妳想從這個改變過程中得到什麼?得到了又如何?意義?。。。我把所見所聞所想的陳列在她前面,由她來告訴我她真正要的是什麼。
她要豪華的洋房--寧靜而优雅的環境,大汽車--保時捷跑車,高知名度--藝人或電台DJ,要去美國讀書就業扎根--不跟爸媽同住,但會常回來看看。。。
喲,目標不小啊。好,給妳一個家課:回去後,好好地想想這真的是自己的目標嗎?我得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實現它,享有它。。。
不用寫,用圖畫來代表。沒問題,只要妳明白自己畫些什麼,代表什麼就行了。
妳真用功,再度見面時,手里拿著一小疊圖畫跟我分享。。。
第二個家課是:回去,找個時間,放松自己,讓自己進入松沉的狀態後,在腦海里描繪自己定下的目標--越具體越好,色彩越鮮艳越好;接著問自己現在可以做些什麼,為逹成目標而努力。盡可能抽時間去做上述冥想,每天最好做它幾次,效果更好。

隔了兩星期再見她時,她明顯地開朗許多。她主動告訴我:她覺得自己又有動力去學習了。她決定做好充份準備,爭取优越的"聯考"成績,以便申取進入自己心宜的大學院校,讀自己喜歡的大眾傳播系。
替她高興之余,感覺到是時候放手了。於是,加強她的信心外,提出結案,由她自己擔綱。她同意。

祝福她,也祝愿她人生閱歷愈加丰滿的時候,對人生的觀點有不同層次的改變,讓自己的生命不局限在那無法滿足的物慾里,對他人有更多的愛與包容!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真乃英雌也!

她,一身华麗的裝扮,帶著一股強悍的風,走進小室。完成必要和循例的手續後,她單刀直入問道:"可以讓我知道你的資格嗎?"我倆的治療關係就如此啟動了。
妳期望從這段治療關係中得到什麼呢?為自己的第二段婚姻找到一個永續的方向;我厭倦情海翻弄的折騰,我想為自己找到一個平靜的港灣,平靜安穩地生活。
真有那麼一天,妳希望丈夫怎麼樣?期望他挑起這頭家,保護我。(哎,她近乎支撐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卻仍舊有如此’傳統觀念喔。)我不是要他撐起整個家庭經濟,至少他能够承擔自己的保險開銷,汽車月償額和基本的生活費。
哈!你們倆手中各有一只槳一齊在劃船;劃著劃著,妳發覺船頭怎麼老向一邊擺去,船變得在水面上兜了個大圈子,回到原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他不用力,還是妳用力過猛?或者你們各劃各的?
她嘿的一聲,"好!我知道自己劃的太出力了。"那該怎麼辦呢?
"啊哈,我還真得學學平衡之道才對。"我高興的拍起掌來,真乃英雌也!
。。。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個半月過去了。她從华麗到隨意,從強悍到柔順,從挑釁到謙和,一步步地走入自己的心靈深處。她看到黑白畫面的童年父女圖,體悟到父親在前面走她在後面死纏著要他回頭道歉的互動模式,她邁過喪子的歉意與自責,果敢地跟兄弟表逹自己對他的不滿。。。我看到的是一個勇於面對慘淡的自己,重新站起來活出自己的生命色彩的女人。她讓我如此的佩服和欣賞,我也不吝於當面給予她我的掌聲和眼淚。我說:"妳是我接待過的最有行動力的案主!"她也坦蕩蕩地接受我的贊美。
。。。
算是完結了,她提出是否能間隔一段時日後,再次與我晤面;理由是--聊聊她的狀況並提點她,同時,她想從這段關係中學到更多的人際互動元素,施用於她與朋友間的關係中。
換著是你,你會答應她的請求嗎?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他要什麼?

第一次見面,他告訴我他的外遇情人離他而去。他覺得沮喪,難過的失眠。
為何外遇?因為太太每到周未就丟下他回娘家,讓他獨守空閨。無聊之際,只好獨自人逛街,看戲,打發時間。終於搭上離鄉背井來大馬打拼,性格開朗,愛玩愛鬧的外國女郎。
她沒有太太那種冰冷的情感;她給了他妻子不能給他的激情,伴侶的感覺;她不要求他什麼,只跟著他吃、喝、玩、樂;他甚至想過休掉妻子(不能生育),跟她回鄉結婚生子;。。。然而,一切終歸想想,行動不來。。。
終於,她認識一個年齡相若的同鄉。
出於內疚或是什麼樣的心情,他還極力地促進他倆的交往,甚至還幫對方安排雙方家長見面,排婚期,過大禮等。可是,婚期越近,他越焦躁,忍不住又跟她幽會,企圖挽回關係。然而,情已逝,她不再回頭了。他既不死心也不想放下,所以,來求助。[我心里想:你想我幫你湊合這段’不倫之戀’嗎?沒門兒!]

第二次見面,他告訴我,除了太太和外國女郎,他還有另一段地下情。他想放下異鄉人,鎖定這段情。不過,看來這是一廂情愿。因此,弄得他心亂如麻。一時想休妻,一時想夺回舊愛,一時又想兩全其美。

<有陣子在想:助人者不是人做的工作--小室內外不是人!心里很掙扎該不該走條路;有點兒昧著良心做壞事的感覺。看別人,似乎沒事;那是我自己情感冷漠嗎?我沒有心嗎?想想,不對!看影片看到傷心處,我也會流下男兒淚--雖然有點不好意思的。這件事一直困懮著我,令我難過了好一陣子,直到幾個月前的領悟。>

在這段治療關里,我怎麼做才能發揮觸媒的作用呢?他如何為自己找到一個引身而退的元素?。。。
最終,他找到了:<補償>--她為他帶來快樂!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雖然成功地為案主疏解了情緒困忧和生理危機。]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被遺棄的後果

她,不知道如何選擇:從他家人口中得知,已註冊的男友在外有女人--如果是真的,妳選擇留下還是離去?--不知道。妳愿意過這種"三人世界"的生活嗎?--我希望情況不會這樣。如果是真的話,妳怎麼辦?--我不懂。放下,覺得可惜。不過,我不想有第三者。
她,跟他在一起,為的是:養母年岁越來越大了,我一個人照頋不來了。
她不知道如何是好:男友要她把養母和她名下的房子押給銀行,將換得的錢給他作生意上的周轉。她担心一借不復還,不借又怕失去他。。。
她說:男友要她再次辭去工作,幫他忙快餐飲業的生意。然而,她担心重蹈覆轍,沒有收入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還得承受他的責罵。。。

細問之下,她一出世就被貧困的爸媽把她送給養母(她的兄姐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她是老么)。養母帶了兩三年,因為工作關係,把她托養在阿姨家。在那里,她逗留了整十年,在初中一那年,又回到了養母家。現在,整卅岁的人了。

聽了她的故事,我腦海中浮現出如此的畫像:一個掉在水里的女孩,她一直在踏水求生,她踏了整整卅個年頭了。突然,漂來了一块木頭。她不頋一切地將它抱在懷里,死命不放--因為她很累了。不管這块木頭如何的骯髒,朽壞,刺人。。。她都不放棄;她怕自己一放手,就會沉淪,就會死去;她怕。。。
問她:除了原地踏水,等人,等東西漂流過來以得救外,她可以做些什麼?--她思索再三,搖頭說,不知道。沒想過游到岸邊嗎?--我可以嗎?游的到岸上嗎?。。。
怎麼不行呢!妳已經踏水踏了近卅年了,還沒淹死喔。如果冒險游開去,還沒到岸邊,妳可能找到一块可以稍息的淺灘或石頭,至少讓妳有機會喘過一口氣,再想個辦法自救啊。

她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臉孔刷的一下亮了起來。真的嗎?我可以嗎?--我看到是:雖然很累,但是,妳已經踏了幾十年的水而沒有被淹死。妳不可以嗎?妳愿意留在哪兒任人踐踏,担心別人再次抛棄妳而去嗎?譞是妳選擇靠妳自己去找一块石頭,淺灘或上岸來呢?

祝福妳!祝愿妳從此以後過的快快樂樂!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欣賞

跟幾個同道作面談演練,談的都是自己的真人真事。大家都’傾情演出’,把自己的脆弱點裸裎眾人面前。有很多的學習,有很多的深思。

其中之一個年青同道可謂聰慧過人。與其說求助,毋寧說他在進行自我省思,扮演治療者的不過是一個激素。過程中,"個案"有好些自我覺察,"唔,當我說到說到這里時,我看到。。。";"哎,你這句話很好,我對自己的這個部份有新的聯接。"。。。最後,"啊,我明白了,我明白自己時爾出現低落情緒的肇因了。OK!好就到這里打住吧。"
’治療者’也咐和’個案’的請求,就此打住了。

帶著好奇,我請’治療者’談談:面對如此’順暢地自我操作’的個案,當個案一再地呈現出优越的自我省察能力時,他為何那麼吝嗇地不給予欣賞呢?特別是終結前的那一次覺察?他知道或明白個案覺察到什麼嗎?他想去明白或了解嗎?
答:都知道他不需要別人的欣賞,所以,在如此情況下去表逹欣賞,覺得不自在,有虛偽的感覺。不明白他最後的覺察是什麼,覺得個案知道就好了。

就欣賞,大家談了談自己的想法:有的認同說,以口語的形式去表逹"你好棒啊。"之類的詞句,真讓自己有點虛偽的感覺;有的說,欣賞少了人性或認同者的情感在里頭,那是起不了增強個案能力的作用的;等等。

我特別就’個案’最後一個覺察表逹自己對欣賞的看法:
欣賞不一定得以言語的形式出現,你的肢體語言亦是欣賞的管道之一[如,當為人父母者看到剛滿周岁的孩子踏出人生的第一步時的那種欣喜若狂的神態。];誠如一些朋友所言,欣賞少不了表逹者的真心誠意;欣賞是具具體體的,而不是泛泛的;欣賞是有助於對方自我能力之認識,從而提昇自我力量的;欣賞有助於對方自我認識與了解的。。。
若能抱持好奇之心[我當時也真的不明白’個案’所謂的明白是什麼?]反問’個案’:"哎,你有一個很大的覺察。但是,你的這個覺察是什麼,我不明白。你是否能具體的談談這個覺察?"
用這個方式重新請’個案’就他的明白細說一篇時,他體認到當自己再一次去經驗這個內在歷程時,自己對剛發生的覺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心理也更踏實,對自己的回應能力更有信心。
我想,如果個案在其中有了如此的領悟,那治療者如此的提示也就不失為一個有力的欣賞了,雖然它不是以直接的口語方式去呈現。

不知你意下如何?!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找尋愛

’男朋友跟我分手了。我想見見你?!’
一通急電求見,雖然己經接待過幾個案子,我答應義工的安排,選擇留下來等她。義工為我準備了晚餐,不必費神費時出外,許我一點時間靜坐,修復稍感疲累的身體。留個字條壓在飯盒底下,感謝義工的照頋。

’前回分手,我刻意不再去他到的地方,也不想回應他"見面仍舊是朋友"的提議;這回分手,他跟我說"可以是朋友",勾起我以前的回憶。我還要像以前那樣逃避嗎?可是,我又不想因為抱著渺茫的希望而招致日後的痛苦。我該怎麼辦呢?’
帶點戲謔的口吻,我把它比喻為:以前炒了福建面,不好吃,所以,這次要炒米粉,看看如何!。。。變的是方法,少了的是內在歷程的檢視。。。
時間就在交流與對話中流逝,聽到她這麼大個女孩第一次跟母親和父親抱頭痛哭的畫面,我流淚;看到她滔滔不絕的敍述腦袋里承載著的知識和想法,又為她內心的不和諧感到難過;感覺到她不住地往外找原因,令我担心。。。
陪著她在情感的浪里浮沉,隨著她的內在經驗游走,她看到一個得從他人的肯定與接納中去體驗’我是值得被愛的’女孩。因著這個心理需要,她討好,她努力幫助他人,她竭力為男友效勞。。。被拒絶了,因為’我做的不好’,所以,’我是不值得被愛的’。。。

她幾時才能找到自己的歸屬。。。何時方能跳脫’情感失敗等於我不值得被愛’的框框,而化為:我承認自己在這段情感關係里處理不當,但是,我仍舊值得被愛!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輪迴

父母未婚先孕,奉子成婚,女兒也是奉子成婚;父母婚姻破裂,母親帶着兩個孩子尋找第二春,女兒現在也面臨婚姻破裂,很可能也是帶着兩個孩子去尋找她的第二春;所不同的是,父親有家暴,婚姻關係維持不到十年結束了,而女兒則是’紅杏出墻’後,不能接受丈夫,丈夫也搞起外遇,女生又惹上另一宗通奸而想離異。怎麼這樣複雜啊!?

問她,若親生父親就在妳的眼前,妳想跟他說些什麼?
’你為什麼要抛棄我們?你為什麼要打媽媽?’還未開口已經淚眼盈眶了。
所以,女兒雖然口口聲聲不怪爸爸,其實打從心理恨他,怪他為何如此無情抛棄她姐弟倆。

為何在感情路上接二連三發生出軌現象?
’跟他(們)在一起時,我似乎回到談戀愛的時候。’笑容甜甜的。

這是一個失去父愛,一直期待和尋覓父愛的女孩。當一個男人讓他感受到被愛、被關懷時,她就粉身碎骨一頭栽了下去,就像一個小女孩看到爸爸張開雙手迎面走來時那樣,興奮的奔入爸爸的懷中那樣。

危險啊!她幾時才得以從原生家庭的糾葛中脫身出來呢?我迷茫!我失落!我叹息!。。。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妳很好,但是,我無法享受!

’老師,為什麼每次分手時,我的男朋友總是給我這個理由:妳很好,但是,我無法享受!’我該怎麼說呢?一個經歷幾段戀情的好女子,始終不能如愿以償跟她所愛的男人結合在一起。這是她的命運嗎?
細問下去,她真的是個好女人。在家,努力的為眾多的弟妹們操勞家務,雖然他們已經長大了。在外,她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總是肩負各種各樣的任務,而且,都盡力地把它們完成。對喜歡的男人,她愿意為他犠牲自己--幫他打理工作,生活上的大小事務,包括錢財等等。甚至愿意在結婚後,承担起大部分的家庭經濟來源。。。
然而,男人們在分手時,都明白地表示:承受不了面對她時的壓力!
我看到的是這麼一幅圖晝:父母坐在沙發上,而一個小女孩則不時地走到爸爸媽媽面前,把手上的東西展示給他們看,然後問,好看嗎?對嗎?你喜歡嗎?。。。當父母報之以微笑時,小女孩滿心歡喜地離去。之後,又再走到他們面前展示手中的東西,問着同樣的問題,等着同樣的答案。。。如此循環往復,一直到她長大成人了,還是如此這般處理和回應人際間的互動。
女人成了小女孩,女人停留在小孩時期習得的生活之道。那一天她在心理上不長大成為一個大人,我想她的’命運’。。。難啊!
記得海寧格說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有兩種趨向--往下滑或往上走。在一份關係里,若其中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採取貶損的作法,這另一個人又不懂得如何改善而同樣採取貶損的方法時,他會比前一個人貶損的多一點點。前一個人又回以貶多一點的話,如此往復下去,這份關係就往下滑了。
反之,如果在一份關係里,兩個人在往復的互動中,不斷地給予對方肯定或增加一點好處的話,這段關係就會往上走。然而,如果其中一方給予對方太多的好處,而對方却承受不來或無以回報你的時候,這份關係就難於維持下去了。誰愿意一直承受別人的恩惠而無以回報呢?!我無能力回報你的恩惠的話,一則就是永遠欠著你一份情--我是矮的,你是高的;一則只好回避你了。除非我是弱勢族群--老人院的老人,等等。
用這個觀點分析前述的例子,你覺得如何呢?

回頭見。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機緣

隨著年岁的增長,加上多方面的閱讀所得,我對"機緣"或者緣份這個東西,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覺得緣份是奇妙的,它的發生不是偶然的。換個角度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偶然的,是有它的道理的。
比如,今天跟一個同學做督導,處理的是外遇事件。在過程中,我以圈圈在白板上,把我耹聽後得到的畫面呈現出來供討論。講著講著,圈圈一個接一個的填寫上去,圈圈扣來扣去,圈圈交接來交接去。。。漸漸地,各個關係漸次呈現出來,我也在講解中,對各個關係間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有個明晰的看法。
稍停下來省思時,前幾天不是在跟另一個學員面談時觸及的話題嗎?再引伸下去,近幾個星期來,在面談夫妻關係的幾個案例中,我不也是在跟她/他們探討着同樣的面向嗎?似乎,那一陣子的探討,都為今天督導時談到的關係面面觀作了準備,為今天的探索提供了討論基础。想着想着,心里升起一份敬意:天道不可違啊!
細細回頋,發覺,接過一輪"親子關係"的個案後,我就接到新的工作--為某地某慈善團體作心理治療的服務--第一天就接連面對五個"親子關係"的案例。似乎冥冥之中,前面的工作為後面的任務作好準備。其實,這些想法在這之前已經浮過腦海,今天,這種感覺更是強烈。
所以,對今天的一切真要好好待之,珍惜之,因為它在為你的下一個功課給你作準備。

回頭見!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父母EQ工作坊

因著某種因緣,9/8/2009日,我將在安邦區帶領一天的<父母EQ課程>工作坊;從早上9:30直至傍晚5:30.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可也是我期待已久的.
帶領<父母EQ課程>近十年了.這期間,我都一直在省思課程的內涵、各單元的重點、課程所帶來的效應,等等。前幾年,我就開始覺得,上完課--不論是八堂課還是十堂課的模式,如果沒有捉緊復習,更重要的是把它應用到日常親子關係中,我們是很難把握好課程的主旨的。所以,不奇怪,在若干年後,碰到舊學員時,發覺他們對課程的理念或技巧等,已忘得七七八八了。
那時,我就開始主動跟學員互動,安排課後的復習班。雖然,我得重新摸索該走的路,有點困難,我還是盡量的去帶領復習班。無他,為的是彼此的學習。
走到今天,我內心對課程的開展模式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我越來越覺得這個課程必得走’工作坊’的形式,如此才能更有效能地把課程的內涵引領出來,讓學員較好地掌握它。
八個或十個單元的模式,迫使講員們將課程分割成八/十大块來講。常碰到的情況是:這個問題涉及到下一堂或下兩堂課的重點,讓我們留待下回分解吧。明白事理的,這是課程編排的局限;不了解情況的,誤以為你是怎麼搞的,在逃避困忧嗎?
其實,課程是完整的。如果能够以系統性的方式把它帶領出來,我相信它的效果會更好。
如今,我有這個機會去實踐我的想法了,真好!

9月18至20日,9月25至27日,我將分別在孩子王交流站和芭株巴轄帶領兩個<父母EQ課程>工作坊,這肯定為課程工作坊化提供了實戰的基礎。我期待它們的到來,讓我有更多的學習。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一點學習心得

最近,趁晝店折扣的优惠,買了好些書。其中一本書:<破解兒童身體語言的密碼>[法]馬塞爾。盧弗著。
說來有點玄。這本書在我面前晃過三次,我都不以為意,這次因着折扣的關係,以RM6買了下來。一翻之下,直呼:值,大值特值!(拾到寶啦。)
舉例:
"女嬰B因為起因不明的腹痛,被送到醫院來。從她3個月大時起,女嬰每天就為這起因不明的腹痛閙了十幾次:她哭,難受得來回扭動着身子,嘔吐,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這麼閙騰。所有必要的檢查都做了,沒查出任何器質性的捐傷。焦慮不安的母親講述了往事。3年前,她的兒子被緊急送進了醫院,原因是無明顯病症,但却嘔吐不已,當時他也只有3個月大。在醫院里,他渾身出現青紫現象,接着,他便死了。
過了一段時間,母親獨自一人到人類精子研究及儲藏中心,要求能得到捐贈的精子,以便能得到另外一個孩子,但被拒絶了。後來,她跟一個男人交往,懷上了這個女兒。女兒出生時,父親來看過,然後便杳無音信了。
[巧的是]女嬰的母親也沒有見過她父親,是由外婆撫養大的;而外婆同樣是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里長大的。外婆後來有了忧郁症,有一段時間不是厭食,就是顯得很忧傷。母親後來學醫,但她考試那天,外婆自杀未遂,她不得不放棄考試,成了一外护士。
女嬰消化系統的病症迫使母親再次面臨幾年前她所經歷過的悲慘景況,那時她的長子不幸夭折,這種凄慘的遭遇是否會再現呢?她兒子來到這人世間,終止了幾代母系氏族的歷史,這個歷史是由女性組成的家族鏈。男孩子不幸夭折,這個打擊讓她難受,她甚至想尋求捐贈精子,再要一個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就想甩開男人,好延續女性單親家族的香火,這是她所經歷過的惟一的家族模式。
女嬰把吃下的東西又都吐出來,這種症狀讓母親想起自己的家族,想起她的母親,後者有時就拒絶吃東西。
這段描述足以讓我做出粗略的解釋。這種解釋當然是最合乎情理的,要是能這麼說的話!B女嬰出現了相同的病症,將她與這個特殊的家族聯系起來:她像外婆一樣不吃東西;她嘔吐不止,這有可能會置她於死地,就像她死去的哥那樣。
身為兒童精神病學家的作者跟母親診視了次,但從第一次診視開始,小女兒那起因不明的腹痛症狀便消失了。。。顯然,女嬰幾乎用不可思議的方式將母親的忧慮轉換成精神因素的生理病變。她將無法用語言來表逹的東西,用她的軀體表逹出來。。。
很難做出合乎情理的答复是:只經過一次診視就讓B女嬰不再哭閙了,這到底是什麼奇迹在起作用呢?我(作者)既未治療嬰兒,也未治療母親,我所醫治的是母嬰間的關係。。。在女兒面前講述她(母親)的往事,單是這一點便讓女嬰的症狀消失了。仿佛她意識到,她不需要再用這種方式來吸引母親的注意力。"

奇妙嗎?這個案例讓我想起海寧格的家族排列系統治療法。我認為這個課題值得我們去看看和學習,對我們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或行為都有幫助。

好啦,回頭見。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原来这么费时费力的

匆匆,两个月过去了。碰上朋友,免不了会问:怎么没写文章了?答案老套,忙!才发现,原来要维持一个部落格也真不简单。
自五,六月间承接教总父母效能系统课程执行员的工作后,为有效地开展工作,真有点忙。开班时,文件的交接,讲义的分配,钱财上的交接等,漏此失彼的情况是有出现;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不过,也让我对其中的实况由更多的理解;欣赏过去的执行员们为此课程所付出的努力。没有你门的付出,这个课程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给自己一点时间吧,我会把它处理的更有系统些。

回头见。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後進生

剛收到朋友的來電,問:你還有意思要’收養’孩子嗎?
怎麼樣的孩子?
年年轉校,正面臨再次被"踢"出學校的後進生。
喔!那是"要命"的工作(曾經有人跟我說)。才放下兩年,又再次面臨類似的抉擇。

幾年前,我曾"收養"(當然是收費的囉)過幾個孩子。他們全天候跟我住在一起,我則以我的方式試著去"調教"他們。然而,最終放棄了;因為我女兒覺得她被犠牲了。我寧可換個方式做我喜歡的事,我不選擇將影響到我們父女關係的事。

我該做怎樣的決定呢?還不知道,知道的是:我太太一聽之下,立即拒絶了。我還在思考著。。。。。。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天下沒有不受傷的孩子

前陣子接到短訊,問:當一個做了太多錯事,轉不回頭時,怎麼辦?
再三考慮後,我才回電給這位朋友:問自己:不轉頭,我可以做些什麼?更何況沒什麼轉不了頭的。等你的回音。說實在,我是擔心的--從看到短訊,考慮後回電後,我都一直在擔心;至接到那位朋友的回音止。
朋友回音,原來跟伴侶及孩子發生了爭執,自己負氣離開,之後感到內疚,自責。
我的回復:沒有不受傷的孩子,只是受傷的程度有多大多深。不為什麼,只因為我們是受傷的父母。。。。。。
我的确是如此看待親子關係的。所以,當我看到好些朋友上課後老是責怪自己為何還會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時,我感到這之中存在著一個偏頗的觀念:不能夠,也不應該傷害孩子;或者換個說法:我們上過課的人是不應該會傷害到孩子的。。。之類的觀念。
問題是:不是你想不想傷害孩子,而是你無可避免地,不自覺地會傷害到孩子。學習過不等於免疫,上過課不等於"不會"。在生活中,我們無心的一句話,"不要哭了,再哭就不理你啦。","怎麼你這麼愛哭的呢!"等等,聽在孩子耳朵里,會有不同的詮釋,產生不同的情感變化,引致你意想不到的效應。因此,無論你再多麼的小心翼翼,慎重其事,你都逃不過可能被錯誤詮釋的時刻。怎麼辦好呢?
一步一腳印,信步而行吧。放松自己,讓自己隨著當下的流向,回應孩子的狀況,從孩子的回饋中適時地調整自己的作為,繼續互動吧。
開心的是,從朋友最後一封回信中感覺到他的止定。我相信他從中有所學習,相信他有能力走好自己的路。

祝福你,朋友!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哦!有自己的家了。

大家好,

我是盧水清。綱絡部落客的新手。今天開店營業,目的只一個:體驗店主的滋味。在我這個店,你/妳/他/她盡可暢所欲言;不過,我可不替你們承擔責任。我只提供一個平台,特別是曾參加教總<父母效能系統課程>的學員,讓大家分享和交流親子心得,經驗和新訊息。當然,個人的成長與學習心得更不在話下了。所以,歡迎新朋舊友大駕光臨,常來坐坐,光顧光顧一下。

開店的想法源自於最近fumuEQ@googlegroups.com的朋友們感覺到綱組的訊息量太大了,弄得大家有點手忙腳亂。說實在的,我也不太會經營這家店子,只是走走看看,試着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東西,跟大家交流交流。

容後再談。

安康。

盧水清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