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口下留情

看着她那雙黑眼圈,柔弱的身軀和慵懶的神態,我心里感到憐憫。單親媽媽真難為,這十多年她是怎麼熬過來的呀!十多年來,含辛茹苦地將孩子撫養長大,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為媽媽帶來了苦惱,她又得拖着勞累的身體,尋求協助,將孩子引領回正道。

拿過個人資料表格,詢問她跟前夫的原生家庭狀況後,往下看去,‘忧郁症’三個字赫然出現在眼前。再看,吃着中葯。怎麼回事?她如何确定自己患上忧郁症?

原來是之前的輔導員跟她及孩子面談後,私下告訴孩子說:你媽媽有忧郁症。

那陣子,她家發生一連串的事故,令她束手無策,担心不己;以致好長一段時間,她都不能好好入眠。旁聽到輔導員的話,更令她感到軟弱無力,難以應付。之後,見過精神科醫師,配了安眠葯給她,她却不能放心吃葯--因為手停口停,為了生計,不能生病。轉看中醫,醫師說她長期勞累以致心氣不足之故,配了幾帖方子給她吃;情況似乎好轉了。

我的專業水平不足以評價事情之對與錯,我看到的和意識到是:面前的她因着這個‘標簽’,變得異常無力,睡里常因傷感自己的際遇而哭泣。

我堅定地跟她說:‘從您告訴我孩子的狀況看來,兒子因犯錯而有害怕和逃避的態度,我想他基本上還是個好樣的(她猛點頭,說孩子一路來品行不壞。);女兒跟您的關係是密切的(是,她曾告訴姨媽說她知道我半夜里偷偷的哭泣。);孩子的問題固然得處理,但是,我更担心您的狀態。如果您的身體還是那麼的差,您怎麼跟孩子周旋,您怎麼有力氣去引領孩子走正道呢?!當務之急,您得調養好自己的身體。那個標簽暫時不去理它,何況吃過中醫,您的情形有好轉。’

我心里其實有氣,為何如此草率地標簽一個人--一個處於困頓的人。類似的情況一再的碰上,結果都是無稽之談,或針灸,或吃過輕微的安眠葯蒙頭大睡一場後,情況好轉了。‘專業人士’的話有份量,不能輕率為之,口下得留情啊!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走着瞧!

跟他談了兩次,心裡總感覺他的敷衍心態,避重就輕的。事後省檢自己的治療過程,似乎自己也有點避重就輕--沒有直指人心,劃破躲在面具後面的真相;試圖通過慎密的抽絲剝繭、亦步亦趨的方式,‘解剖’他的心理真相。

想想,這樣的個案是蛮挑戰的--要如何對話方能走入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第三次治療,他提出了兩個新方向;我視之為:避重就輕的與止。然而,這也正反映了他的意識狀態,跟這之前的有關,跟隨之而來的東西也有關係。我選擇從他的治療目標著手。

請他就前兩次治療過程給予回饋:還好啦。。。讓我看到自己的某些部分。。。覺得有收穫。。。

不,請您談得更明确些。我之所以談回饋,旨在确立您我這段治療關係的方向;您來的目的是什麼?您想得到什麼?否則,再談下去,一場空,予您予我無益,皆非您我的意愿。是嗎?

從那一刻開始,繼後的談話,我都刻意留心這一條根:治療目標。從他卅岁的人生體驗到他的學習生活,從他的感情生活到他的獨處狀態,從他的懶散習氣到他走入禪修和服務人群,等等,我都一直提醒自己順著他的治療目標的方向摸索、跟進、介入、對質、探詢、雕塑和擺設。

結束後,他主動預約下一次的對話--是他有了新的感覺嗎?

走着瞧!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家庭會傷人

家庭會傷人!

面對自己的爸爸[空椅子上放個軟枕],他不知道要如何表逹自己的怒氣--也許從來沒有碰過如此怪異的假想練習。

你生氣他嗎?他在你需要他的時候,不理你。他在你求他為你跟媽媽和弟弟換一個較理想的居住環境時,露出一臉的冷漠和為難的表情的時候。你恨他嗎?在你被別人欺侮,弟弟遭別人踢打的時候,他不在你身边保護你。當你看到媽媽為生活奔波,帶着你和弟弟寄人蘺下,搞到精神出了狀況的時候,你恨他嗎?你不想向他表逹你的生氣?你的恨意?你的憤怒?

沒用了,都已經過去了。

真的嗎?真的過去了嗎?

我只可怜我的媽媽。

好,如果你的媽媽就坐在你的面前[把另一張空椅子擺到他的眼前],你想跟她說些什麼呢?

突然,他一下子淚流满臉,边抽泣边說道,“我對不起媽媽。我那時罵她,我怪她為什麼在那兒喃喃自語,我怪她為什麼要離開那個家,我不體諒她,還打了她,我對不起媽媽。。。如果不是因為媽媽還在世,我早就已經了結自己了。我活著,因為我可怜我媽媽。。。嗚。。。”

一段不美满的婚姻,雖說是兩個大人的事,可是,朋友們,孩子可不是那樣子想啊!雖說大人的事,大人們自己負責;小人的命運,小人們不要糾葛其間,可是,孩子們不知道啊!

他問:為什麼生下我?為什麼媽媽會選擇那麼一個吊兒郎當,不負責任的男人。為什麼這個男人可以那麼自私,置他們母子三人不顧,讓他們受盡白眼,遭眾人指指點點,三餐不繼,寄人蘺下,面對各種各樣的耻辱?

既便是整40岁的壯年人了,面對失常的媽媽,他不知道如何自處;內心充满着內疚,歉意和悔恨。面對同父異的母的弟妹,他是疼愛的;面對那位阿姨,他沒有恨意,反而看到她生氣那個“生父”時,他還帶有一份歉意。他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那個男人--生他却不養他的男人。

他那不時的無名怒氣和那股說不清的恐懼感,跟他的原生家庭有關,他得學著割斷臍帶過日子!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舉杯歡呼

“如果我死了,我要去地獄浸油锅。”旁边,圖文并茂,油锅,烈火,用繩子吊着的孩子,哭泣的孩子。

媽媽,當您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書寫的時候,它讓您看到,想到或者體驗到什麼?
我叫她不要那樣想,為什麼要那樣去想,丟掉它,不要再去想它啦。

媽媽,您真得以為那樣做,事情就解決了?沒事了?
。。。還是在的。只是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說,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哎,當您無意間看到這些字條時,您感覺到什麼?
我跟她爸爸說,他叫我。。。

喔,請您稍為停留一下。我問的是:當您看到這些字條時,您的感覺是什麼?其他的,暫時不要去理會它。
。。。我担心。

担心什麼?
担心她一直有這個想法。

有這個想法又怎麼樣?
。。。我不要她去想它。

哎,似乎還有一點害怕的感覺;直接講好了,您担心她會做錯事?!自杀?!
(點點頭,眼眶泛紅,淚珠在眶里打轉;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

您不敢把自己的担心直接跟女兒表明,您怕什麼?
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說,我怕她會想的更多。

所以,把這件事翻過去,盖上,事情就沒了。[一边說,一边將字條翻轉過去,拿過一边去。]
。。。點點頭。

真的嗎?事情就此結束了?!還是像別人說的:掃到地毡下面去了。[將字條壓在文件夹下面去;露出一個角落。]
哎,該怎麼辦好呢?

喔,媽媽,請放下您的筆,不要去記錄我們怎麼講,怎麼說。您跟女兒的互動,不是靠文字去維系的。喏,看看女兒寫什麼來著:“媽咪,你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東西。”
老師,我不知道如何跟她講話,我真的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可是,我又担心她想太多,想歪了。

來,把我當作您的女兒,當您看到這個字條時,您會如何跟她說?
。。。[我們就在過程中,慢慢地延開出去;媽媽一边流淚一边演練。]

感概!爸媽難為,難為之處在於不懂得如何跟孩子作良性的溝通;難為之處在於明知自己不懂却不去學習,不好意思去學習,不愿意去學習;更難為的是:孩子有問題,我沒有問題;更糟糕的是:老師,你跟我孩子談談吧,讓他知道怎麼做一個好孩子;更令你氣煞的是:老師,請你幫我修理修理孩子一下,我沒辦法,等你教好了,我才把他接回來,好嗎?。。。-_-|||不好!

愿天下的父母跨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朝學習型父母的目標前進!您的孩子一定會感激您為他的幸福而付出的努力。當那麼一天到來的時刻,當你我回顧自己的來時路,而感到快樂和無怨無悔的時候,讓我們為自己舉杯歡呼吧!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心中的一團火

他,打開話匣子,就不停地說;眼睛望向別處,只偶爾瞄一下你,似乎你的存在不是他的議題。

他自嘲明未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空有一腔雄心,卻回天無力。

聽著聽著,我心里有股酸味--懷才不遇的穷秀才。

他期許自己能夠如清朝建國元帥努爾哈赤,打出歷經兩百多年的大清皇朝。

我的心一轉,感覺到他心中的一團火;可是,沒能遇上適切的管道,讓他擴展自己的火團,以致反灼,弄得自己遍體鳞伤,最後,有點氣餒。

當一個人看不到自己心中的一團火的正面意義時,他變得陰氣沉沉,總是從負面的角度點評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深深地陷於無能無力的泥沼里。可喜的是,他終於不甘"寂寞",走出去尋求新能量。那需要勇氣!

他有點不太自然,解說自己的理想--自由自在地悠游於天地之間;可是,先得富貴方無後顧之忧啊!

我心里想,這是真的嗎?抑或無奈之下的叹氣?抑或經由無边際的幻想,逃脫那無形的壓力?真實的卻是學術上的傳承和抱負?也許現代學子桀驁不馴的型態跟二,三十年的熱血青年大不同,將從前的"情境"轉移到現代的時空,引發"代溝"的沖突而不知,而憤憤不平!。。。

回到原點,好好認識他,明白他吧。

試圖明白他,了解他,建立良性互動情境的同時,我致力於跟他協調治療目標,拓展一段實在的工作聯盟關係。相信某心理治療師的說話:一切回歸最初的治療關係!--是我近期的學習目標。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誰說男人不流淚

他,哭了,整張臉漲得紅紅的,五官扭曲,因為他不讓自己大聲哭出來,因為他在自己的太太面前哭了,在自己的女兒面前哭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中年男士哭得如此的難受,如此的動情。

不要搞錯,那不是我"發功"所致,而是他的女兒一番動情的表白,表白童年時,父母在外拼摶,而自己兄弟妹等感受到被忽略的情感。爸爸面對兒子現在出現的病態感到內疚吧,所以,抱歉地表述自己的不對。

看到一家人--父親,母親和女兒仨人哭成一團,內心感到一陣陣的傷感:人啊,你的生存意義何在?真得如昨天一位朋友說的:存在主義者認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為了給予生命意義,所以,人做出了種種的行為,演練著各種各樣的角色。那,為了"家庭幸福"而拼摶,却換來孩子患上忧郁與精神分裂的病態,生命的意義何在呢?丰厚的物質生活的意義又何在呢?前半輩子掙得的富貴,如今一點一滴地花費在孩子的治療上,意義何在呢?哦!蒼天知道。

心中的另一份感慨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是一家人,都是父母的孩子,可是,每個孩子對父母的印象却是如此的天差地別。女兒雖然也體驗到父母不在身边的傷感,却能體諒父母的苦心。兒子却漠視父母的含辛茹苦,心中盡是怨懟,憤恨。父母一臉的無奈,感受到內心的痛苦與失落,甚至是悔恨。早知結局如此,何必當初的拼摶。何苦來哉!

然而,這就是事實,這就是人生百態,這就是生命的色彩。既來之,則安之吧。他就是這麼一個兒子,這麼一個人。接納他的詮釋,容許他的領悟,順着他的流,陪他流過千重山,萬重谷,回歸他該去的地方,納入大海吧。也許,這就是他必走之徑,必經之苦,方能證悟他的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