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個性,社會性。

讀到這麼一則文字,聯想到這或許是西方文明不同於東方文明之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本我與超我始終處於決然對立的狀態。本我代表了人類本能沖動的力量,遵循唯樂原則;超我是社會文化價值內化的結果,代表了社會文化的力量。因此,人格內部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對立沖突,實為按照唯樂原則一味追求满足的人的本能沖動和對其加以壓制的社會文化之間的對立沖突。」

今天,聽友人談起近來蛮風行的某一幼兒教育觀,强調護育孩子的自然我,不在孩子年幼之際逼迫他們去學習文字等,而采取誘發孩子的好奇心,進而模仿大人的行為而加以引導和發展孩子的能力。
聽着聽着,不期然地聯想到前面引述的那段話,讓我有西方文明根植於精神分析理論之念頭。
許是我乃東方人之故,心裡想,人是社會性的群體,如何在個性與社會規範間取得平衡,真不簡單啊。過於强調社會性,似有磨滅人之天性的發展與發揮;然,過於强調個性之莊嚴,人何以彼此協調以維護生存之需求。

難!難!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