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說易行難

她再次來到小室,準時到。

她依舊沈積在抱怨與恨意之中,猶如漩渦,不停地轉,周而復始,將自己往渦眼中扯去,不斷地撕裂自己。

我不安地站了起來,坐到冷冰冰的塑料椅上;欲平伏自己的心情,真誠告知她我對彼此的處境,面對可能的挑戰。

"這是妳期待的丈夫。"我把軟枕放到沙發背上,顯示時空上的距離。

"可是,現實中的他,就是如此的不解風情,難於溝通。"我把另一個軟枕放到她的身旁。

明知期待中的他不真實,她仍然堅持用理想的他代替現實的他。"為什麼他。。。難道他就不應該。。。一個男人不是這般。。。那樣的嗎?。。。"

她站在一個距離面對她的先生,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理解和詮釋他,郤不想靠過去了解和明白他。她對他的理解是真的嗎?她的詮釋真實嗎?埋怨,憤恨等情緒真的是他引起的嗎?。。。

結婚多年養成如此的溝通模式,真的只是他的責任?她沒有缺失嗎?論證對錯就能解決彼此的困扰嗎?。。。

她說:"也許分手是最好的結局吧!"

真的嗎?為何拖了那麼多年,還在糾葛之中?來尋求協助的本意又為何?離了,就真的了無遺憾?"那妳為何不離呢?"

她眼眶紅了;她難於語言,強忍著自己郤掉的眼淚。我靜靜地等候她。

為何如此苦苦折磨自己呢?難道真的要弄得自己筋疲力竭,疾患重重方干休?

改變為的是自己,為的是那段關係;改變不是為了他人。饒恕為了休養自己,離苦得樂。

說易行難啊!却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3 則留言:

加愛 提到...

水清,
是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你可也感覺無奈無力了?
我會看她的童年,她童年的缺失。
Psychodynamic。在這段關係裡,她期盼得到的。年幼的她的吶喊。
她在嘗試明白自己的掙扎。
在探索自己的內心。難以回顧自己的創傷。

水清 提到...

加愛,

謝謝你的意見。
曾跟進她的原生家庭,回應:良好,沒什麼。也許這正是她在’迴避’自己的舊痕跡吧。
你的意見讓我在治療計劃上點了一下,我會跟進自己的想法。

感謝你。

加愛 提到...

水清,
我的經驗,華人社會,沒有很多人可以直接面對自己的童年缺失。
華人文化裡父母大過天。
要先judge自己父母然後原諒,是一個歷程。
問起童年,絕大部份人都會說還好。不錯。
因為,孩子的天性是信任及積極。要自己做得更好。改變不好。
於是忽略了自己的缺失。
我在英國生活,體會到文化的差異。
體會到文化對個人思考及存在的影響。
華人文化很「無我」。華人文化裡的大我精神。體會到,無我之前,知不知道我是誰。是甚麼。
要放下,要不執著,知不知道要放下和不執著的是甚麼?為甚麼要放下或不執著?
不謝啦水清,我性情有點鬼。我也在向你學習。東方的思想與智慧。我也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