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讚美日記(186)

2014年03月24日

才察覺自己對著那一份又一份論文訪談逐字稿感到那麼的無力.

要弄明白別人字裏行間所隐含的意思,原來是那麼的費時費力耗精神!自以為捉住了意思,要以自己的文字轉譯出來的時候,方恨自己年少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再加上自己那一點點的完美主義要求,更令得自己疲憊不堪.

邊聽邊誊写訪談稿已經夠痛苦的了,誰知道將訪談逐字稿加以文字轉碼這份“看似优閒,聽似优閒”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難難難難難難難......難!

趕緊搬出一大堆名言名句,自我療傷,自我安慰,自我開解.
例舉十足的理由,推動自己繼續完成未竟的工作.
幻想日後的功成名就,激勵自己去打拼.
安慰自己,苦難總究會過去的.
告訴自己,太座期待著.
別人在眺望著.
內心叮著.

啊..........................
我真的很不錯,我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錯.......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讚美日記(185)

2014年03月23日

發現自己最近满腦子的功課,功課,功課...腦袋變得有點兒遲鈍了.
察覺那是一種變相的耽溺,自我囚限,亦是一種於不知不覺中,受限於所處的環境的一種現象;落入自我建構的的幻相之中而不知覺的哪種狀態.
其實,我有着種種的身體反應:莫明的焦躁,坐不稳,睡不安.形之於外,則是東翻西翻;一會兒重拾太極拳書,一會兒拿起另一類書本細讀幾頁...
總是有點後知後覺,來點不一樣的方式,讓自己的情感找到一個出路:觀賞一部電影.讓視聽覺感官導入的刺激,打破自我堆砌的情志囚牢,尋求一個新的平衡.
為了維持它的平衡,推卻一些邀請,不讓歷史重演,以求得一段安心自在的日子.

友人携帶孩子上來都門複診,借宿我家.小休後,下樓時,手拿二三本小書,抱歉自己未經同意下從我的書架上取下書本之舉後,感慨地說:這些書難找,書店裡看不到,只有在你們這些專人的私人書架上,才找得到.
心想,朋友,那是我在各書店裡翻閱多年的成果啊.
既然朋友需要,於是從書架中找出幾本適合他們的需求的書本,轉送給他們--近乎絶版的書本哦!

從某個角度看,朋友與我,何其相似--都是自我生活狀態下的成品.
我之認定自己後半輩子的志向,促使我上各種各樣的相關課程與活動及書本,形塑出如今的我;朋友則限於孩子天生的欠缺,於生活中尋求各種各樣的管道與機會及場所,造就了現在的他們.各按天命,各就各業.

所以,我們跟自己所處的社會脫不了關係,離不開關聯.
這就是人之區別於動物的社會性吧.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讚美日記(184)

2014年03月20日

專一,似乎成了自己近期來的功課,特別是面對接蹱而至的作業和工作.按事情的緊急性和重要性分配工作的先後秩序,讓我有掌控的感覺;這是重要的.否則,焦慮感因此而泛起,生活作息因之而受到影響.

心慰的是,身邊總有貴人相助,協同回應及處理,讓自己覺得不孤單,更專注於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上--閱讀、收集、綜合、分析、整理後,再整合.聚合彼此不同的能量,以完成共同的目標.

生活內容變得多樣化,回應的方式隨之起舞,日記的記載也變得缭乱.

助人者的生涯,如一出自我成長的舞台劇.
曾經懷疑自己是否合適成為一名助人工作者,因為面對著個人價值觀跟案主的價值觀的不同與沖突,不如女生般那麼的善言巧語,等等.掙扎良久,機緣巧合之下,得吳就君老師的一句美言:做回你自己.我的心,才回歸她應有的中心,逐漸的清澄定靜下來.

回首來時路,感恩貴人們的相伴,更感恩自己的堅持.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是的,生命就是一個又一個經驗的積累而串成的時間線.那一珠珠的經驗,成了當下生命中寶貴的資源和力量,讓你走得更平稳自在.

有時在想,自己是大器晚成的那一種吧;像掉在泥濘中鉄樹,歷經歳月的腐蝕而成的奇雕怪塑的物品.偶然間,來到適合其安置的場所,顯示出其所有的價值.

時至今日,面對不同價值觀的案主,自己多了一份的自在與開放.
如果允許妳的伴侶於婚姻關係外有個性伴侶,以满足他强烈的性需索--因為妳满足不了他的需要,我能夠理解妳的決定,明白妳的心思.
如果妳表逹了强烈的願望要離異,一年後再次的碰面,妳依然沒有采取行動,我也能夠用一顆平常的心,面對妳的遲疑與困境.
為了保全心目中的家,妳願意承受那無盡的焦慮、恐懼、無奈等情感的折磨,我會把我無奈和難過的感覺擱在一邊,接受妳自己的決定.
......

生命的路,靠你自己去走.
生命的方向,由你自己去做決定.
生命的意義,依你自己的詮釋去圓满.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讚美日記(183)

2014年03月16日

昨天,過於疲累,早睡,却沒能早醒;沒設定閙鐘.睜開矇矓的雙眼看時鐘,猛然乍醒.匆忙沖個涼,換衣出門,趕往愛心線,參與月常個案研討會;哎呀,我還是其中之一個呈案人耶.罪過!幸好是周日,路上車少,遲到約半個小時多.(為自己說項,解脫罪名.)

喜歡個案研討會.
單單個案概念化的書寫法,還真考功夫.如何讓別人讀罷你的案情文件,就能夠捉住個案的問題主軸線,你評估個案的理論依據,以及你所施用的輔導技巧,真不簡單啊.那一直是自己的功課之一.

完結個案研討,就趕赴Stadium Putra,觀賞优人神鼓的演出.
太太則從另一個方向,乘搭朋友的便車,到那裡會合.
在演出廰大門前溜达,遇見好多熱悉的臉孔,包括二十三年沒見面的老朋友.
唉,如此的場合,聚集的,就是如此的一班人.
看到個別朋友站在門前或門外,痴痴地等待領票人的到來.有的朋友電聯另一個朋友,却一直電聯不上;而我却剛從來路上遇到她...一幕幕你等我,我找你,你走來,我找去的場景,在那裡上映着...

聯系上太太,走到大門外尋她,身後一陣急促的喊叫聲:老師.老師...回轉身一看,原來是歪北追上來打個招呼;讓我看到一臉孩子像的她,真羡慕她的同時,感到有點兒不好意思--誰知道身邊站了多少個真正的老師啊!

慢慢的浏览擺地攤的景物.
許是久不見世面之故,怎麼感覺到所擺設的東西沒什麼起眼,却令一眾年青人(錯覺嗎?)如此執着而追求?抑或自己小時候就經歷過了,沒有感覺了?還是所謂的代溝?...仍在思索著...還沒有答案...覺得自己有點脫節...

不知什麼緣故,從第一聲鼓音開始,心情就有了感應,眼淚莫名地流了下來.想了一想,就放任自己不去知道為什麼,却讓自己的心隨着它自然地流動.流就流吧,伸隻手指輕輕地抺去臉頬上的淚柱,貫注於舞台上的燈火場景與鼓人.
那輕緩的推鼓姿勢,那動感的擊鼓姿態,那節拍時而紧凑時而舒緩時而輕盈時而沉重的鼓聲鑼聲钹聲,那充满活力的擊鼓人,那整齊的協同動作...是那麼的引人注目,引人入神.

感謝免費贈票的戶主,讓我和太太倆得以一暏人鼓的美妙演出.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讚美日記(182)

2014年03月15日

接二連三的電話.

一個從遠地打來的媽媽,困扰於剛步入青少年時期的女兒迷戀上“壞男孩”.言談中,似乎身為父母的,該勸的都勸了,讓講的也講了,女兒就是義無反顧地愛上對方至廢寢忘食的地步,并且願意為郎荒废优秀的學業以搭配對方的低學歷.對此,父母深感痛心之余,束手無措,眼睜睜的看着孩子“壞”下去的同時,深知不能放手,實在歷經進退兩難的困境.
今人深的是,為何一個优秀的孩子會喜歡上一個“壞”男孩?而且還愛的那麼深?那麼粉身碎骨的?這種現象要告訴身為父母的我們什麼呢?

然而,讓我震驚的是--如果屬實的話,媽媽說,輔導人員告訴她:放手吧!
或許是案主自我詮釋有出入,以致造成如此的理解.然而,這一事故更讓我體會到書中提到助人者的正負面向的含義--助力或阻力,甚至是傷害.
由此思及義工培訓中,跟學員們談到必要的評估以鑑定相關的學員是否適合成為助人義工的談話.不否定評鑑過程中可能有我們的不足或缺失的存在,但是,經過考核程序而“淘汰”某些學員的做法,并非要告訴有關的學員:你不好!實在的情況是,我們愛護你的同時,我們也愛護我們的求助者.當你的準備度還不行的時候,硬是將你安置在“助人義工”的寶座上,那無異於一項傷害你的行為.當你犹待裝備好自己以面對求助者的時候,硬要你去支持個案的成長,極可能的情況是,案主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接到電話,說哥哥又再爽約,不能如期來面談.
重未見過面的案主,第二回的爽約.
電話哪頭的妹妹一再地致歉,還小心翼翼的問道:可以再約嗎?
感受到案主身邊人的無措。何時何日我才能放下那片擔忧的心葉?那年那月我才能夠重見你的笑容?
亦為那備受困扰的案主感到難過.陷入困境的你啊,如時才能脫困?身陷泥濘中的你啊,幾時才能勾得着那隻伸向你的手?

類似的情況,於非盈利機構,也是常態之一.
遭遇多次類似的情況下,我為自己訂下如此的規範:爽約二次犹可訓,再來就請你輪候.
不為什麼,因為你的爽約占用了他人享有的公益權利,不說你對值勤義工的不尊重.

其實,不只是面對如此的案主是如此地處理,對接待中的案主,我也抱持相同的心態:困扰基本疏解後,盡量用你自己的力量去走你的人生路.走了一段路,感覺不行了,就回來吧.因此,慢慢地,從一個星期見一回,至二個星期見一次,一個月...二個月...(對案情較重的案主是如此).要不,就是連續十回左右,請案主自己試著自己上路--丟掉拐杖嘛.
所以,接待過前後三年的案主,却是分作三段十回合的面談,每年一個段落;直至他自己在外頭,最終跟他的至親作了一次深層的了斷後,算是了結了我與他的關係.

我們沒有權利去拴住他人的自立行為,我們反而要促成對方的獨立自主.惟其如是,你我才能回歸合一的狀態,彼此無牵無掛,自在地生活.

我是愛你的.謝謝你允許我踏足於你的意識裡.如果我的妄動勾起你的不舒適,請你原諒我的起心動念.對不起!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讚美日記(181)

2014年03月13日

跟一位年青的同道伙伴閒聊,就工作與興趣、人生的意義和助人者的特質等方面,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看法.時有類似的情況,我一般上都不以正式面談為前提,只把它當作同儕間的分享與交流來看待,因為我自己會有怪怪的感覺--有魯班門前弄斧的感覺.
不是嗎?你會的助人技巧,他也會.當你在施用一定的助人技巧時,他明眼人就知道你在搞什麼了;多麼的無味.反之,把它降為伙伴間的分享與交流,少了該有的限制,多了任意的靈活;暢快、自然而沒有壓力.

實在說,就自己的經驗看來,一個人真要找到自己的志向,有時候是蛮難的.有的人很早就清楚自己的興趣與走向,年紀青青,就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應該說是事業.有的人却尋尋覓覓,人到中年,才蓦然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志向之所趨--那就是我.說得好聽,那是大器晚成.
無論如何,為自己找個人生的意義,是重要的;除非你已邁入空的境界--一切歸一.

父母班自我成長課進入第四堂課,察覺到有趣的現象.
以前,曾聽過那麼一句百思不解的話:你所討厭的,正是你所喜歡的.
唉,這一次,還真的讓我一而再的碰上真實的例子.
生氣媽媽偏愛弟妹.更氣人的是,弟妹從來都沒給媽媽好臉色看,或者順從媽媽的要求.自己呼應媽媽的各種要求,為媽媽做這做那的,媽媽却似乎不看重我(當事人),忽略了我.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必然發現,當事人跟她媽媽的呼應模式,正好是媽媽跟弟妹相呼應的方式.當事人討厭媽媽對弟妹的態度,正好是她本人一直在做着的事--迎合媽媽的需求而漠視媽媽對她的態度.

生氣媽媽偏愛弟弟,却不關心我(當事人),關心我.兜兜轉,愕然發現自己不喜歡大女兒而偏愛小兒子.錯愕之下,感到迷惑:自己不就是討厭媽媽偏心,偏愛弟弟而忽略身為姐姐的自己嗎?

當然,事出有因,而且不是純粹單一的原因,因素很多;孩子的氣質,姐弟之間的竞爭,孩子的行為目的,還有父母的回應方式,等等.

期願當事者發現新大陸,開啟生命中的另一扇門,迎接多姿多彩的人生經驗.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讚美日記(180)

2014年03月10日

載太太下班,去拿她的車子,順道吃個晚餐--她和我簽下各自的「賣身契」二十四周年庆.
甫上車,她就向我提起某義工致電,跟她查證今天面書上狂傳的召集具輔導背景的義工到機場協助即將前來的MH370中國人乘客的家屬這一義舉,是否是<孩子王交流站>發起的?
錯愕之下,立即給予否認;絶無此事.

實則,早上在面書上讀到相關的呼吁時,心裡就覺得很不是滋味.因為相關的通告沒有清楚交代是哪一個機構在召集,只提供了一個名字和電話號碼.
在想,既然是如此大規模的召集行動(兩百名義工),怎麼行事間,沒讓可能的參與者知道應誰之召?由誰主導及組織?
且不說此時此刻是否適當介入以進行危機處理或給予輔導協助,如此之安排就讓我感覺似乎是倉促行事.

晚餐途中,太太又接到另一通義工的電話,說她很想報名去協助,想邀我太太一同參與.
欣賞這些熱血義工奮不顧身的義舉外,頗替他/她們擔心.
忍不住,回家後,往面書掛了通短文,敬請相關單位或人士明示身份與資料.
(說得難聽:盲重重,死着都唔知為什麼!)

想想,是否自己所謂的歷經滄桑,不似當年勇了!?

然而,還是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掛上去,讓自己躁動的心稍減,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MH370機上有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在上面,在報章上也看到他太太和女兒的忧心的照片.
衷心期盼奇迹的出現,祝願老友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