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讚美日記(128) 

2013年12月18日

我把太太弄哭了!

吃罷晚餐,還未離桌,太太發動機制,要跟我分享她的心裡話.
這次學乖了,不擅自以為她要我以輔導員的角色跟她講話,而是按捺着自己的性子,耐心聽她說話,順着她的步履,伴她行走.
其實,那是極考功夫的:又不要以輔導員的角色去互動,可是又得一步步進深她的困扰,為她解開心結;那不是純粹以一個丈夫的角色可以擔當的了的情境.
似乎這一次的談話,勝過我面對其他的案主的晤談,因為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急,不可以急也不能急.

遭遇如此兩難情境時,方知讀書的益處.

因着帶領一批義工共讀Clara E. Hill著作的<助人技巧>,這幾天在整理着下一堂課將談及的第二篇:探索階段的理論基礎--Carl Rogers的Client-centred Theory.Rogers的理論認為,人的焦慮之所以產生,根源其真實我與理想我之間的不一致--乃個體與生俱來的內在導引“有機體評價歷程”(organismic valuing process, OVP)受到“價值條件”(conditions of worth, COW)的干扰并拐離自我實現潛能的途徑而引發的.有越多的價值條件,人們就會更加扭曲其自我經驗.焦慮的出現,實乃自我受威脅的一種訊號;而感覺這樣的焦慮,個體自然喚起防衛來減少這種經驗與自我感間的不一致,藉此減低焦慮.
為了克服真實我與理想我之間的不一致,Rogers認為個體必須覺察那些被否認的經驗.換言之,個體必須允許經驗的發生並做出确的知覺,意即經驗之重整(Reintegration).重整要能發生,個體必須:(1)減少價值條件,以及(2)藉由他人無條件的積極尊重,增加正向的積極自我尊重.
當別人接受如其所是的自己時,價值條件的重要性以及導引行為的能力就會失去,結果是個體回到自己的“有機體評價歷程”而開始信任他們自己,變得愈能向經驗和感覺開放.

感謝太太讓我從這次的互動過程中,對Rogers學說多了一份的領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