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讚美日記(167)

2014年02月17日

昨天一早,送女兒上機,傍晚時分,接到她的來電,告知她安全抵逹大學宿舍;咱夫妻倆方覺安心.
這一回,沒有朋友的陪同,也沒有學長或學姐的接送,女兒獨自一人乘搭飛機到台灣,再乘客運車回學校.其間,在車站迷了路,不斷的上下樓梯,問人,才順利回到學校.相信經此一役,她的獨立性有所增强了吧;好事一桩.

送罷女兒上機,回到家,咱倆一整天無所事事,躲在家裡.午餐隨便吃--一人一碗粥,晚餐更簡單--幾片餅干就算數了.我倒頭睡了一陣子,起身後,覺得意興闌珊的,沒有做事的意願--其實有好幾份功課得準備.就守在電腦旁,看看有否女兒的訊息.太太則拿起拖把抺起地來.抺呀抺呀,發現她在流淚.問她:怎麼啦?(白痴!)
太太不出聲,還在抺地,流着淚.好一會兒,她才說:為什麼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讀書呢?

歎,人啊,就是如此的心口不一.
明明舍不得女兒的離別,漂洋過海到台灣去讀書,嘴裡却說:讀書可以在國內讀,何須飛到國外去;最好是每天來回家裡和校園.

想起前晚義工培訓中的讀書時段談到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因著生存的需求,學會并內化社會的道德及價值觀,而且在日積月累的內化過程,將真實的自我隐藏了起來,以及發展出防衛機轉以因應人在基本衝動與社會限制之間掙扎時所產生的焦慮情感.因此,往往有心口不一的狀態出現.
助人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協助個案挑戰自己的不一致,運用正向導向的解釋技巧引導個案深化自我的理解,以逹成洞察自我的目的,進化至行動階段,做出改變.

其實,回顧自己昨日一整天的狀態,我也是處於焦慮情感中.我擔心女兒的安危,從送機前到送機後,接到她的報平安的訊息前,我都是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中的.這份焦慮感表現為無所事事,無心做事的心態,身體也感到沉重的,懶懶的.於是,自己就透過吃零食,看電腦,看影片,喝喝酒等,試圖消減自己的焦慮感.
如此狀態持續至傍晚,接到女兒第一通電話後,方真正得以消減.之後,做事的動力來了,趕緊備課.女兒晚上跟我作文字通話,我也跟她溝通一陣子後,讓她跟太太通話,而集中精神準備我的功課.

謝謝女兒在如此的時刻,間接地讓我對<助人技巧>的讀後感有了這一段的體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