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讚美日記(187)

20140326
有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做出令自己難以下台的事,讓自己進退兩難.

孩子调皮難管,愛跟你斗,讓你難受.爸爸媽媽面對子女的百般挑逗和權力對抗,按耐不了自己的情緒,沖口而出:既然你們不需要媽媽,好吧,我就離開這個家.
你以此舉動去吓唬孩子,卻忽略了長期抗爭下來形成的慣性模式:孩子不吃你那一套.
因此,孩子聽罷你的恐嚇,還能臉帶笑容,耸肩說道:I don't care.另一個孩子甚至跟胞妹說:她走不到那裡去的啦.
你聽罷,原本還期待孩子的挽留的心,更是怒火三千丈,鉄定了心,繼續那原先假假的收拾衣物的動作,離開家門而去...岂有此理,望着媽媽的離去,孩子們依然嘻笑着,似乎沒有一絲的悲傷或驚慌.

演變至今,如何是好呢?
常說講是容易,做就難.
現在卻是:做就容易,收就難啊!

更妙的是,你還打算問孩子:想念我嗎?
說得難聽些:你在找死!

若孩子如你所期待的那般,迫不及待地回應道:想死我啦!恭喜你,皆大歡喜.
要是孩子狠狠地回應你道:No! You better stay outside.我就不知道你該如何是好了.

你需要孩子的允準才能回歸你自己的王國嗎?
你的詢問在在的顯示出父母跟孩子的位置對調了.
你的舉動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還强化了孩子的互動模式.

該是問問自己的時候啦.
那個家庭互動的模式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該如何打破那個既定的互動模式,重建良性的親子關係呢?
期望孩子的改變?醒悟?
抑或讓自己混乱的心沉靜下來,讓喧嚷的家庭氛圍緩緩地沉澱下來,讓混濁的水澄清見性,以至回歸定靜安稳的狀態.因為父母是家庭的主軸.家庭氛圍或混濁或清明,存乎父母的心態.

講是容易,做就難.
的确如此.然而,非做不可,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想想,既然能夠經年累月地建構起現有的家庭互動模式,我們也就可以經由日積月累的方式重建未來的良性家庭互動狀態.
模式既然是習得而來的,那必然存在着制約性的條件在裡邊,并且夹杂着我們的信念與價值觀.
既然可以因着我們不知覺的增强形塑而成,它也能通過我們有意識的消弱而轉移.
所以,好好地覺察自己倒底為何生氣?自我調整,讓自己的心趨於平靜安稳;我們沒辦法控制周圍的世界,卻能夠調整自己的心.
所以,要能善巧地運用正負增强及消弱的技巧,重新制約我們的親子關係,共構新的互動模式,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這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路.

加油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