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讚美日記(66)

2013年10月7日

昨夜,出外接獨行出席友人婚宴的太太回家,誰知道,出乎意料之外,得在宴會外頭等了一個多小時.無法,想找個明亮的地點,看看書,沒有.只好走到小食中心,硬是叫了碗板面吃;無非是換取看書的地方.看沒兩頁,一摸口袋,沒把手機拿下車.擔心太太來電,只好走回車上;面是白叫的啦.還好,二十四小時商店前剛巧有個空位,忙擠進去,透着那點光明,翻閱魏承思著作的「南懷瑾的故事:在跟隨懷師的日子裏」.

南懷瑾先生聞名國際的國學大師.魏承思將南先生定位為隐士,所謂小隐山林,大隐市集.想起二月河雍正皇朝裡,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中間加多一條:小隐山林,中隐市集,大隐朝廷.

魏承思著作的書裡,有好多南老的名句,發人深思.如:
做人要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其實,佛心就是一顆善心,對任何人慈悲為懷,不起分別心;道骨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清高風骨;儒表就是溫良恭儉讓的言行舉止.)
我自己學佛的路,是從《大寶積經》開始,由《楞嚴經》深入的...你(指魏承思)懇切讀《大寶積經》後,我希望你先能做到精讀《楞嚴經》一百遍,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中貫通事理、證得真如...我從青蔥學道,身心投入出世修證法門,至今九十五歳,經常自慚闇頓,對於楞嚴二經,我從數十年身心投入求證的功力,尚不敢說是望及涯際...

閱讀至此,想起台灣黃財貴博士提倡的《論語》一百,讓人通讀《論語》一百遍的活動,有異典同工之妙.讀經百遍,其義自知,有其道理啊.

說及《論語》,曾經通讀南老《論語別裁》兩遍,也試著背誦,可就是堅持不住,勉強記住幾句,忘記一大堆.亦試過小楷誊写,依舊久不碰而生疏,勉強記住幾句,充充門面.

今讀南老弟子的書,深感自己之肤淺,感唉年青時一再蹉跎,歳月流逝,陡增傷感.

想,若自己還有三十年命,可能沾得一知半解古人聖賢的教誨,還是足以慰藉好強之心吧.想到架上南老的丛書,只真正讀過《論語別裁》,稍稍翻閱過《原本大學微言》外,還有那麼多本犹未細讀,心生惭愧.

老友美霞說得好,真得讀一點古書.咱的文化精華都在這些經典裡,等着我們汲取,實行.

南老說的好:
一個人必須深入儒、佛、道三家的學問,由博返約,融會貫通,才能掌握中國文化的精義.如今的學者所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大多將人類文化知識分門別類,成為專攻一門的專家.因此,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往往是支離破碎的.

老人家還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這就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創造力,只會跟在外國人屁股後面模仿.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由此及彼,真希望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好好保存自己的文化.再苦,心得讓咱的子孙後輩沿着古人聖賢指引的道路,繼承自己的文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