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讚美日記(68)

2013年10月9日

兩天沒到精武晨運.今早回去運動,就接到某大叔昨天病逝.近九十歳的老人,算得上長壽了.聽說明天舉殯火葬,晚上得給EQ174班上課,立即反應:不如晨運之後,大伙兒一起到靈堂那兒給他老人家上香、吊唁。不期然,眾伙伴道:他孩子說他們白天不在那兒.乍聽之下,異常愕然.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呀!?

晨運伙伴裡,不少是上了年紀的老大哥,老大姐.談起這件事時,無不感到生氣--氣老人家的子孙後輩怎麼不在靈堂守夜,陪伴父親這最後的時刻;感到難過--怎麼他老人家會落到如此的下場.

不期然聯想到三字經裡的一段文字:首孝悌,次敬文.
亦回想起弟子規中的網要章節中提及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不是古聖賢們不重視認知之重要性,而是從人性發展的經驗中總結出,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層次順序.

碰巧今晚給EQ174班上第二堂課:基本的教養態度.於統整原生家庭給予我們做人處事的價值觀與信念的灌輸及培養時,跟大家談了談自己在這一事件上的感想.實在說,我是邊說邊生氣的.

用一位老大哥的說法講:我們的孩子舍棄了自己優良的文化傳統,被西方文化給同化了.有了學問又如何?成了大富翁又如何?
誠如林則徐所言;不孝父母奉神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發人深思啊!

覺得下列親子格言讚: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感恩惜福、體貼而快樂的感性孩子.

是的,養兒育女不僅僅是供應其生理上的溫飽或安全的環境而已,更多要考慮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

父母效能系統課程理論基礎奠基人阿德勒强調從社會興趣的角度出發,审視孩子的行為舉止與去向,其意旨跟三字經及弟子規是殊途同歸的.

沒有留言: